阿彌陀淨土的根本意趣為何?

阿彌陀淨土的根本意趣為何?

大乘佛法的興起,與淨土念佛法門,有密切的關係。原則的說,大乘是不離「念佛」與「往生淨土」的。在初期大乘佛法興起聲中,西方阿彌陀佛淨土,東方阿閦佛淨土,是淨土思想的二大流。

依阿彌陀淨土的根本聖典,即古本《阿彌陀經》,全經的內容,是:佛因阿難的啟問,稱歎阿難;稱歎佛如優缽曇華那樣,是難得相遇的。佛說:過去「然燈佛」以前34佛,名「世自在王佛」。那時的大國王出家,名「法藏」。法藏菩薩願求佛道,希望成佛時的國土,在一切佛國土中是最理想的。世自在王如來為他顯示二百一十億佛國土,法藏選取最理想的綜合為一,這是集合了一切淨土莊嚴的大成,從菩薩大行中,成就圓滿莊嚴的淨土。

法藏上求佛道,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大慈悲智慧行菩薩行,希望成佛的時候,能於十方無數佛中,是智慧勇猛,第一最尊,成就最上莊嚴國土,十方無數的佛國,都聽見阿彌陀的名字,聽見阿彌陀名字的十方世界眾生,都發願往生阿彌陀極樂淨土,在淨土中繼續修行,人人都成為菩薩、阿羅漢。這是阿彌陀淨土的根本意義。阿彌陀淨土,是為了拔除眾生苦本,因此,只要信阿彌陀佛功德和發願往生,便可得生。

续-阿彌陀淨土的根本意趣為何之分享

阿弥陀佛的大悲心是为了凡夫的,所以善导大师讲:「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本来为了凡夫众生,附带地为了圣人,阿罗汉、菩萨也到净土去, 圣人是附带照顾的对象,凡夫是根本、主要的对象。为什么呢?
因为菩萨、阿罗汉已经离开生死了, 菩萨、阿罗汉不到净土去,也没有多大的妨碍,他们去净土,就更加快速成就。凡夫就不一样,凡夫还在这里轮回流转。

如发生水灾,有的人家里就被冲得一贫如洗,有的人家里还完好无损,那么,如果有一位大富长者来布施的话,会先布施给谁呢?当然布施那些一贫如洗的人,因为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大富长者本来就是为了穷人而来的,附带地,其它人也需要也一起布施。

弥陀的大悲也是这样子的,「本为凡夫,兼为圣人」,这是阿弥陀佛净土根本意趣。

KokKiong Chan的头像

阿弥陀

“诸经所赞,尽在弥陀”
大乘经广说十方净土,但特别着重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的净土,可说是大乘净土思想的归结。
因此,中国佛教和东亚佛教徒特别弘扬西方净土不是没有原因的。
“Amita",译为无量。阿弥陀佛-无量佛的含义在这里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经上说,观阿弥陀佛,即是观十方一切诸佛。
”Amitabha", 译为无量光。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落日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引出无量光的佛名。象征慧光的遍照。
“Amitayus",译为无量寿。佛常住涅盘,因此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的。
佛的光明是横遍十方的;佛的寿命是竖穷三际的,适应众生无限光明与寿命的要求。

读印顺导师《净土与禅》摘要

阿彌陀淨土的根本意趣為何?

  阿彌陀佛,其梵文名字有兩種,在Amita(義為無量)附加abha,Amitqbha(阿彌陀婆),譯義即是無量光;在Amita附加ayus,Amitqyus(阿彌陀庾斯),譯即是無量壽。也就是說,在印度,此佛名以兩個梵名──Amitqbha和Amitqyus書寫的,傳到中國後,都音譯成“阿彌陀佛”,有時也用“無量壽佛”之義譯語。
阿彌陀佛既是無量的壽命,永遠救度眾生,這是合乎信徒的要求,在宗教施設上有高度意義。由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橫遍十方的,佛的壽命是豎窮三際的。在無限的光明、無限的壽命中,既代表著一切諸佛的共同德性,又即能適應眾生無限光明與壽命的要求。阿彌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時,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作為參考,集合這些佛土的優勝處為自己淨土的藍圖。這是以無量佛土的勝妙,集成阿彌陀佛的須摩提(Sukhqvat])國土,無量佛土中最清淨的佛土。
淨土思想發展到阿彌陀佛淨土的出現,已經到完善與成熟的階段,這從阿彌陀佛的本願從二十四願增加到四十八願可以看出。阿彌陀佛的根本特性是超越一切佛,勝過一切佛,於是從這個特性出發,其淨土中的一切無不是最完美的,往生者能必至一生補處,其往生法門也是最簡易的。阿彌陀佛淨土流行最廣,後來阿彌陀佛淨土成為“淨土”的唯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