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一连。中国著名西行求法高僧。

连一连。试探究以下这几位中国著名高僧是在公元哪一年西行,乃至到过印度(又称西天/天竺)取经(留学)的?

善哉!

善哉!
四位高僧大德的西行年份已正确对着。加之,我们大家至少对于这四位于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奉献极为特出和优秀的高僧大德有所认识。他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影响了整个汉系佛教,乃至于整体佛教从古至今的辉煌发展。若将来有因缘,更希望大家能够深入阅读他们所留下来的精辟著作和专集,以便加强我们今后在修学道上的信心和不断增上。
感恩所有积极参与和提供多方面参考资料的同学们。您们的用心,我们获益良多。祝福大家道业增上、圆满菩提!

waicheng's picture

义净大师

义净大师 (公元六七一年)

义淨三藏,從小出家,十五歲就立志要去天竺取經。他認為在玄奘取回的經文之外,印度必然仍有許多未發現的佛經寶藏,仍待追尋的。

义淨法師當時已經三十七歲,當年是唐朝高宗咸亨二年(公元六七一年)。十一月,登上波斯商船出發。大約二十天以後,义淨到達了室利佛逝國(今 之蘇門答臘),卽是當時南洋最強盛的國家,全國以佛教為國教,以小乘佛教為主,义淨法師到了國都巨港,住了六個多月,獲得國王的禮遇供養,在彼處學習梵文及巴利文。次年六月左右,獲得國王資助,派出專船送他與隨行弟子善行往印度。(國王是華裔的),首先到達末羅瑜國(卽今之蘇門答臘的占碑埠),弘法兩月, 然後北上,到了馬來西亞半島西北岸的佛教國家羯茶(今稱吉打),弘法講經四個月,深受華僑歡迎,度人很多,十二月,再登船西航。在印度洋船行期間,遇到了大颱風海嘯,船舶幾乎沉沒,義淨法師趺坐念佛,得以化險為夷。

武則天女皇帝敬重佛法,六十一歲的义淨三藏,被女皇尊為大唐國師,恭迎到「佛授寺」供養及譯經。武則天在位二十餘年,佛法大興,國泰民安,教化推行,义淨弘法功不可沒!

除了在佛學和翻譯方面的貢獻外,義淨在地理、外交方面也很有功績。他在歸國途中逗留室利佛逝時,寫出了《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書,這些著作記述了前往印度的僧人,其中二十余人從吐蕃道去印度,三十余人經廣州出海去印度,這樣海陸兩途的情況在書中都有了記錄。

waicheng's picture

朱士行- 中國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第一人[公元260]

朱士行是中國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第一人,亦是第一個受戒出家的人。年少出家,专务经典, 以弘法为己任。常讲《道行般若》。后感叹经典译理不尽, 而立志远游,寻求大本。

公元260¬年朱士行以58岁的高龄带领一行人,從雍州(今長安縣西北)出發,越过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进入戈壁;行走数月并且还要在沙漠中度过五十多天才能到达西域于闐。

朱士行亲手抄錄《大品¬般若經》的梵本(九十章,六十余万言),後被弟子送回洛陽白馬寺, 自己则因为年迈未能踏上归程。

朱士行西行求法对后世影响极大。虽然只送回一部经,却为后世求法者立下一个光辉的榜样,求法忘我的精神感人至深,功绩亦是不可磨灭。

感恩参与和提供宝贵参考资料。颂:法喜充满!

感恩参与和提供宝贵参考资料。颂:法喜充满!

中国著名西行求法高僧:法显

出发西行
法显,生于东晋,俗姓龚,山西临汾西南人(古平阳郡),三岁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足戒。当时,佛教在中原已发展至相当昌盛,僧众受到皇室与高官所照顾,出家僧侣享有特殊待遇,因此,一些不良分子出家混迹其间,彼等所作所为,造成社会人士对僧众的误会与非议,其时虽已有大小乘经典翻译成汉文,唯独缺少一部完整的戒律,以规范僧众的日常作业,建立僧侣的行为准则。
法显时代,中国与西域各国,政治相对稳定,丝绸之路已打开,各国商务频繁法显基于上述原因,深感必须远赴佛教发源地印度取得戒律,以利佛教在中原的继续良好传播。他自告奋勇,肩负取经重任,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及慧嵬结伴同行。
他们首先越过陇山,进入西域小国,沿途在一些地方作短暂停留,当到达鲜卑人秃发辱檀当政的南凉国,遇到同时西行的智严、慧间、僧邵、宝云、僧景等,相伴至敦煌,受到太守李暠的供养,在此又与宝云等告别先行,这一段路程最为艰难,只见艳阳高照,黄沙滚滚,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一望无际,不辩方向,唯以太阳、死人枯骨为标识,法显舍身求法,唯有勇往直前,毫无退缩,南行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停留一阵子,再重新出发到北道的竭叉,与慧景等会合,再由此西行,过葱岭,终于抵达古印度西北的陀历国。

在印度
陀历国(今巴基斯坦北达的斯坦附近)法显看到僧侣皆信奉小乘,然后沿前人所凿艰险山路往西南走,渡过印度河上游至鸟苌国,佛教兴盛,信仰小乘,幸好语言与衣食与中天竺相同,法显在此修禅静坐。(公元402年)而慧景、道整及慧达三人先去那竭国,而后法显亦到那竭国与慧达等相会。
那竭国有供养佛影、佛齿顶骨,此时,慧达、宝云及僧景决定一起回国。慧应死于佛钵寺,慧景死于那竭国附近的小雪山。
法显初期多在今巴基斯坦古国佛教寺院寻访有学问的高僧或学者,向他们学习佛教理论,所见所遇多为信奉小乘僧众。
约于公元403年,法显与道整二人进入中天竺。此地区是恒河流域,乃是佛教发源地。他们先到达河沿岸摩头罗国,见至河两岸有二十寺,僧三千余人,兼奉大小乘。法显等承受众僧供养,在精舍修禅静坐(公元404年)。过后,法显到处游访,拘萨国舍卫城,此处为释迦牟尼长期讲经论法的地方。毗舍离国,城北有佛陀讲法之地,大林重阁精舍及阿难舍利塔,第二次结集的纪念塔,王舍新城,为释迦牟尼另一常住论《首楞严》之处。第一次结集车帝石窟(七叶窟)等佛教古迹,释迦牟尼成道之地伽耶城,法显到时已荒芜。成道之菩提树处,还见到有塔像,佛陀苦行处、出生地、得道处、鹿野苑释迦牟尼成道后“初转法轮处”向侨阵如等五人讲“四聖谛”处,建有精舍,法显皆一一走访,并瞻仰朝拜佛教圣址。
法显在印度几年,到处探访佛教寺院、高僧,以期圆当初西行求戒法心愿。但当时印度佛法师师口传,尚无手写佛经,印度佛教自古重记诵口传。
法显并不灰心,又重回中天竺,寻求戒律,终于在巴连朴邑发现,此处有经典,于是留下学习梵语梵文三年(公元405-407年),抄写戒律。他手抄的戒律有:
《摩诃僧祇众律》
《萨婆多律抄》
还抄佛典:
《杂阿毗昙心》六千偈
《綎经》 二千五百偈
《方等泥洹经》五千偈
《摩诃僧祇阿毗昙》
法显所牵挂的重要任务已畢,决定归国,与他同来的道整停留不愿回国,法显无奈,只好独回,以期把佛法戒律带回,流通汉地。

回国
法显归途是沿恒河东下至瞻波国(今印度东部巴加尔普尔),再抵达海口的摩梨帝国(今印度东部塔姆卢附近),此地佛法兴盛,有寺二十四座,僧人亦众多,见此地有机会画佛像与抄经,便住下二年。后乘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在印度阿育王时期,派特使将佛法传入,此时信奉佛教者众多,有僧人五千人住于王城无畏寺,建有青玉佛像高二丈左右。法显至此,已离国多年,所见所接触皆非汉族,而与己同行者,或留在当地或病故,触景伤情,感慨凄然泪下。
法显又在斯里兰卡逗留两年(公元410-411年)求得:
《弥沙塞律》藏本
《长阿含经》
《杂阿含经》
《杂藏》
二年后,法显再度乘商船回国,在海上遭遇狂风巨浪,船漏水而飘至今之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但此处见不到佛寺,人民信仰婆罗门教,不得已在当地等船五个月,至四月十六日(公元412年),才有机会搭船向广州出发,途中在茫茫大海中再遇狂风暴雨,历尽艰险,经三个月时间,终于抵达中国山东崂山南岸登陆,时七月十四日,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法显受到当地官员热情招待,于公元413年抵达建康,住于道场寺。
法显为求得佛教戒律,西行至天竺,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至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在山东崂山登岸,游访了西域六国,天竺二十一国,归途中意外停留在印度尼西亚及斯里兰卡,共二十九国,其所到之地区广阔,其壮举少人所能及。

结语:
法显回国后,把其所学,继续为佛教做出贡献,与天竺来华僧人驮跋陀罗同住于道场寺,在宝云协助下,二人共同翻译了法显带回来的梵文经典,共六部六十三卷。
法显年老时回到荆州,圆寂于江陵的幸寺,得年八十六岁。
法显留下的游记“佛国记”描述了当时中国西北各地的地理形势,物产风俗及佛教流行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历史文化宗教的宝贵资料,被视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法显千辛万苦西行印度费时十五年,成功取经返回祖国,亦完成自己当初的心愿,取得戒律经本,并翻译成汉语,法显伟大的贡献,对佛教产生何种影响?戒律是否有实践?僧团有否依戒律守戒?

参考书目:
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令科学出版社】
网讯:
法显大师 ——西行至印度取经返回第一人【千佛山全球资讯网】

感恩您提供更多有关法显法师的参考资料。祝福您佛道长远。

感恩您提供更多有关法显法师的参考资料。祝福您佛道长远。

玄奘大师

中国西行求法高僧玄奘是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天,从长安出发至天竺求取《瑜伽师地论》佛经及学习。至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长安,历时十八年。
在诸多西行求法的高僧,玄奘的成就,是首屈一指,他不但与弟子创立了一派佛教【法相宗】,而且是中国三大翻译家之一,它不但译梵为汉,也译汉为梵,把道家的经典《道德经》译成梵文。所翻译的经典,无论数量,质量皆超越他人,他的思想,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他与法显各自留下了一本游记,法显的是《佛国记》,玄奘的是《大唐西域记》皆是珍贵的历史文献。
玄奘对中国文化,佛教,哲学,翻译学等皆作出伟大贡献,他所创立的【法相宗】,因受种姓学说的影响,数传之后逐渐衰微。
玄奘从天竺带回的《入真理论》与《正理门论》,在种中国加以宏扬。民国初年,一批中国学者,重新启动研究玄奘,对因明学特别感兴趣。
1962年中国慈恩寺创立玄奘纪念馆。1992年2月在中国成立玄奘研究中心,重新掀起研究玄奘大师的风气,使其思想学论重放光芒。然因明学论,逻辑学的内容的异同如何解释?佛教种姓学论是否阻止了【法相宗】的发展?这些皆有待理清。

感恩分享更多详尽资料。祝福您心清安祥!

感恩分享更多详尽资料。祝福您心清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