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之別

小乘 大乘

一、教類: 聲聞藏 菩薩藏

二、經藏: 阿含等經 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等
毘曇成實等論 經中觀瑜伽起等論

三、行人: 舍利子、目犍連、迦葉等聲聞眾 文殊、彌勒、彌勒、觀音、普賢等菩薩眾

四、起因: 為自度故(拔苦) 自度並度他故
為自利故(得樂) 自利並利他故

五、修觀: 觀無常行 究竟觀一切法

六、修行: 四諦 十二因緣 六度

七、破執: 但破我執 兼破我執法執

八、斷障: 但斷煩惱障 兼斷煩惱障所知障

九、明空: 但明生空 兼明生空法空

十、證果: 證清淨果 證大覺果(佛)
(阿羅漢辟支佛)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流行于不同区域

小乘佛教是南传佛教的主要派别,流行于东南亚,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关于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孔雀王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尤其是阿育王在位期间,佛教得以广泛传播,阿育王不仅极力在印度境内宣传弘扬佛教,还派遣使团向印度周边地区国家传教。据《摩崖法敕》(第十三)记载,阿育王为宣扬其佛教治国的德政,曾使“希腊王安条克所住之处,及北部的托勒密、安提柯、马伽斯以及亚历山大四王所住之处,南部的朱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和锡兰,皆得法胜”共计八处(即塞琉古国、埃及、马其顿、西林尼、伊庇 鲁斯,朱拉、潘地亚为印度南端两效果、斯里兰卡)。佛教在南方的传播,以斯里兰卡最为兴盛,锡兰也由此成为佛教向东南亚传播的基地。而此时,佛教尚未出现明显分裂,只是在某些部分有争议,同时大小乘分派也尚未确立。因此以锡兰向东南亚传播的佛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始佛教的教义,并且,小乘佛教或更确切地说:分裂之前的正统佛教的直接创建者是锡兰的教会。

2.佛教虽在阿育王时期就传入锡兰,但其传入东南亚其他国家并保持宗教优势的时间,却相对较晚。而这些地区小乘佛教仍旧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宗教上的领先地位,佛教开始进行深刻的转化,即世俗君主有权介入教团内部事务。大乘佛教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传入东南亚地区,但大乘佛教的思想并不受国王们的欢迎,君主们倾向于支持小乘佛教。因此在 正统的小乘佛教典型所在地区,衍生出了关于佛教君主独特的神权政治观点。在锡兰、缅甸、暹罗小乘佛教 的地位都曾通过王权加以确立和强化。几乎无例外地, 是由君主来任命一位佛教教团长老,更进一步,授予杰出的佛教僧侣以荣誉头衔。君主由此借以监督僧院,而他本人也因此拥有教团中的一个公认的地位。其结果是,在小乘佛教中,暂时性地加入僧教团,被视为高贵 的风习和青少年教育的一部分。而现今缅甸、泰国还保 留有这样的习俗。

北传佛教则是大乘佛教占据统治地位,以克什米尔、白沙瓦为中心,再继续向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传入中国并逐步流行于东亚地区。公元 1 世纪左右,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中国的,但却没能流传开来,直到汉末以及魏晋时期,大乘佛教才在中国境内流传开来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佛教向北传播,大夏、安息、贵霜王朝都采取支持的态度。公元 1—2 世纪,贵霜王朝时期,佛教愈盛, 尤其是迦腻色迦极力弘扬佛教,这一王朝源自异域,势必全力在印度境内寻求支持,地域性的传统婆罗门教 自然不可。而长期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使得大月氏贵霜 王朝成为大乘佛教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为大乘佛 教的继续传播打下基础。

2.虽然大小乘佛教同时传入中国,但大乘佛教的思想显然更加适合类似中国的这种的士人国家。大乘佛教鼓吹“天堂”说和“地狱”论,多数原始佛教教义在 大乘佛教中已不可见。它将地方性神灵纳入佛教神殿,并极力宣扬:虔诚者可置身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负有罪 恶者则会堕入可怖地狱,诸如此类说法,恰巧符合了当时的战乱不安社会环境,迎合了大多数民众的心理。

3.大乘佛教传播路径上的国家,如贵霜王朝、中国 以及日本、朝鲜,相对于小乘佛教流行的东南亚地区, 具有相对先进的文明,而这些王朝的君主对于佛教的依赖程度也要小。佛教在这些地区民众中的流行主要是基于一种心理安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分别流行于不同区域的原因概括来讲,一是与佛教的传入时间有关,二是统治阶级的支持抑或是统治者的喜好有关,三是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不同的教义规范有关,第四是与不同地域的文明文化传统有关。

取自《浅析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流行于不同区域的原因》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区别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区别差异包括对佛陀的看法、修持方法、修行方式、教义学说和修行目标等等。
1.对佛陀的看法:
小乘佛教把释迦牟尼佛视为唯一的佛,是教主和彻底的觉悟者。
大乘佛教认为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还存在无数的佛,将释迦牟尼佛视为其中之一,且具备广大法力和全知全能的特质。
2.修持方法:
小乘佛教主张"三学"(戒、定、慧)和"八正道"来实现解脱。
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加入"菩萨行",包括"六度"和"四摄",旨在成为菩萨以拯救众生。
3.修行方式:
大乘佛教重视菩萨思想,允许在家庭环境中修行,不强调出家。
小乘佛教通常要求出家修行。
4.教义学说:
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个人的主观精神存在,但对客观事物的否定却不彻底。
大乘佛教通常主张"人法两空",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和客观事物的实体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
5.修行目标:
小乘佛教的主要目标是个人的解脱,追求成为"阿罗汉",即完全的解脱。
大乘佛教以"普度众生"为目标,追求成为一位佛陀,以拯救众生并建立净土。
不管大乘还是小乘,大家均可选择修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