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學中的「空」什麼意義?

大家好:

中觀學中的「空」是在表達什麼?

請分享您的看法。

中觀學中的「空」是什麼意義?

《雜阿含經》卷第一(第一經)(大正二‧一上)說:
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雜阿含經》卷第二(第五三經)(大正二‧一二下—一三上)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愛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惱、苦,是則大苦聚集。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於彼色不愛樂、不讚歎、不染著、不留住。不愛樂、不留住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滅世間,是名有因有緣世間滅。婆羅門!是名論因,是名說因。」

世尊從世間的事像中,看出了遷流不住的無常性,發見了緣起法則的無我相,體悟了事相背後的真理,從世俗的顛倒不實相中,看到勝義的真實道理。

《雜阿含經》卷第九(第二三二經)(大正二‧五六中)說:
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

《雜阿含經》卷第十(第二六二經)(大正二‧六六中—六七上)說: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事相是無常、無我的,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故世尊說,一切法自性空。但世人執著世間是實有、實無,故於常、斷二邊生起顛倒妄想。若離二邊不取著,是正見法無自性,明白「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緣生法則。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第三八〇經)(大正二‧一〇四中)說: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世尊說,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世間苦應知,集應斷;出世間滅應證,道應修。行者從修行八正道,是可以滅除生死煩惱的束縛。

《中論》龍樹菩薩造 卷第四(大正三十‧三二下—三三上)說: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故生虛妄法,於世間是實。諸賢聖真知顛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生,於聖人是第一義諦名為實。諸佛依是二諦,而為眾生說法。若人不能如實分別二諦,則於甚深佛法,不知實義。若謂一切法不生是第一義諦,不須第二俗諦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第一義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若不得第一義,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諸法雖無生,而有二諦。」

世俗諦與勝義諦是相依待的。世俗諦是以言說慨念來表達,言說慨念是無自性空的。從世俗言說慨念,而表達勝義真實。從勝義空無自性,而知世俗顛倒不實。

《中觀論頌講記》〈懸論〉—— 印順法師
中是正確真實,離顛倒戲論而不落空有的二邊。觀體是智慧,觀用是觀察、體悟。以智慧去觀察一切諸法的真實,不觀有無顛倒的「知諸法實相慧」,名為中觀。《阿含經》八正道中的正見(正觀),就是這裡的中觀。正就是中,見就是觀,正見即中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觀的所觀,是中,就是緣起正法。正確的觀慧,觀察緣起正法,而通達緣起法的真實相,所以中觀就是觀中。本論所開示的,是正觀所觀的緣起正法,這可從本論開端的八不頌看出。先說了八不,接著就稱讚佛陀的「能說是(八不)因緣」(緣起),是「諸說中第一」;八不是緣起的真相,八不的緣起,才是佛說的緣起正法。緣起是說一切法皆依因託緣而生起、而存在,沒有一法是無因而自性有的。這在《阿含經》中,佛特別的揭示出來。有外道問佛說什麼法,佛就以「我說緣起」,「我論因說因」答覆他。這是佛法的特質,不與世間學術共有的。

《中觀論頌講記》〈觀因緣品第一〉
一般人對緣生的見解,生起不正確的錯誤,主要是以為有實在的法,從實在的緣生。本品觀因緣,就是否定自性有的因緣生,深刻的通達諸法無自性空。如一般所講的因緣。雖不同於外道的妄計,但不徹底。所以《般若經》說:『欲學四緣,當學般若波羅蜜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四(大正六‧九八七下)說: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四緣?」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因緣,如實知等無間緣,如實知所緣緣,如實知增上緣,是為能學四緣。…… 如實知因緣是種子相,自性本空,遠離二法。是名如實知因緣。…… 如實知等無間緣是開發相,自性本空,遠離二法。是名如實知等無間緣。…… 如實知所緣緣是任持相,自性本空,遠離二法。是名如實知所緣緣。…… 如實知增上緣是不礙相,自性本空,遠離二法。是名如實知增上緣。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四緣。』
龍樹曾假設問答,而給以說明:講四緣,毘曇是詳細不過的,為什麼學習四緣要學般若呢?般若經似乎沒有廣談四緣吧!要知道:四緣生法,從實有的見地去看,起初似乎是可以通的,但不斷的推究,不免要成邪見。你想!四緣生一切法,而四緣本身也要從緣生,這樣再推論,其他的緣,仍須緣生,緣復從緣,就有無窮的過失。若說最初的緣,不須緣生,那又犯無因生的過失,所以有他的困難!若能理解一切法畢竟空,才能建立如幻的緣生,不再陷於同樣的錯誤!這樣,本品觀因緣,就是觀察能生的因緣,若如實有者所說,是不行的。但性空者,並不否定四緣,如幻如化的四緣是有的,從這樣的因緣生起,不僅遮破了自性的緣生,也顯示了一切法本性空寂的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