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應是原始佛教或某些部派信仰主張不同提出。 論調在中國或日本並不常見, 承接大乘佛教, 至於大小乘不同教義, 運用判教理解; 判教者, 立場-理由-和會; 把不同理論, 统攝一大系统中, 使不同理論, 各安其位, 並存不悖。

再試肴看些論證非「大乘非佛說」
<<大智度論>> : 「有人言: ....佛滅度後, 文殊尸利、 彌勒諸大菩薩, 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摩訶衍 Mahayana 大乘)
<<大乘莊嚴經論>> : 「同行者, 聲聞乘與大乘, 非先非後, 一時同行, 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曰本明治故佛教改革運勳, 曾提「大乘非佛說」不等於「大乘非真理」、「大乘非佛說」不等於「大乘悖佛說」等等
印順導師說得好, 說教是佛法, 身教也是佛法, 符合了三法印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靜寂),都是佛法。
隨著佛教演進、 闡釋、 傳播、 和諧等等, 「大乘非佛說」現代已很少人再提及及討論; 確實從無此必要。

也說說「大乘非佛說」

大乘佛教起源探討中:印順導師分析出「佛說」不能狹義指從佛口親吐的一字一句話語才算數,即非只有部派佛教長老把從佛陀親說的所聽所聞集結成經的才算佛說。因為佛陀說過,自己說過的法只如拾在手中的那一片葉子而已,而沒說的法就如樹林遍地落葉那麼多。況且佛陀也把自己的教義分為“了義和不了義”,“了義”即意思清楚明白表達了,不必再加以補充解釋;“不了義”即教義仍有繼續發展闡揚的空間;所以佛陀沒理由反對後學大德對“不了義”的教義繼續闡釋。
重點是“不違法相,是即佛說”。本于集結《阿含經》所持的準則是“佛語具三相”。如《成實論》卷一(大正三二•二四三下)說:「是法根本,皆從佛出。是諸聲聞及天神等,皆傳佛語。」如《毗尼》中說:「佛法名佛所說,弟子所說,變化所說,諸天所說。取要言之,一切世間所有善語,皆是佛說。」
《成實論》是一部容忍大乘的聲聞論典。從“阿含”及“毗尼”所見,有佛說的、有聲聞弟子說的、有諸天說的、也有化人說的,概括而言,都算是佛說的。
至於“了義或不了義”、“如實說還是方便說”、“曲應世俗仰或顯揚真義”都一樣,能正確的理會,那就是無邊“佛說”,這只為彰顯正法而適應一切而已。所怕的是把方便當為真實,顛倒說法,那就遮掩了佛法的真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