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維摩經》的「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與西方淨土的差別。

概述《維摩經》的「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與西方淨土的差別。

《維摩經》是繼承《般若經》空性思想,而更《般若經》式地強調其精神。《維摩經》的主人公是維摩詰。維摩詰是毘舍離城的一位在家居士,卻有突出對「空」的理解與智慧。相較於「般若」思想,《維摩經》有《般若經》所沒有的肯定面和積極面。譬如,第一章〈佛國品〉,其中讚嘆佛國土便是。經中說「唯眾生、佛國土」,佛國土是空的,只有眾生才是佛的王國,按照眾生的態度、眾生的想法,佛國土也因而千差萬別。因此,佛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國土的成就,是因為菩薩開悟成佛,然而,沒有眾生的參與,沒有為眾生的利益,佛國土是不可能有的。

初期大乘佛教的淨土有二流,東方「阿閦佛淨土」與西方「阿彌陀佛淨土」。阿閦,意思是「不動」。阿閦菩薩往昔發願時,發起了對眾生不起嗔恚的誓願,即以柔軟心來度化各道的眾生。阿彌陀,意思是「無量」。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是無限的智慧光明、無限的壽命綿長。法藏菩薩往昔發願時,希望成佛時的國土,在一切佛國土中是最理想的。眾生若有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發願往生,必得救度。阿閦淨土是重智證的,與《般若經》等相關聯,重視菩薩的大行;阿彌陀淨土是重信願的,信願佛德巍巍,佛智深邃。

《維摩經》中,佛對舍利弗說,維摩詰是從阿閦佛國沒而來生娑婆世界的。維摩詰以居士身而行菩薩行,為眾生的利益而成就佛國土。這是著重智證的自力增上,當然也需要佛力的加持。西方阿彌陀佛淨土,著重念佛往生,念佛德慈悲,為救度眾生而建設淨土。這是著重佛德的他力增上,當然也要眾生一心念佛而心繫大乘要義,不失菩提心才是往生彌陀淨土法門的根本條件。佛教是提倡信願和智慧並重並行,由自力和他力的展轉增上,達到自身的徹底完善。完整圓滿的菩提道,是成就佛國土的條件,也由於眾生的信願和智慧有所偏重,而有淨土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