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學思想的歷史起點

《老子》舊本流傳最廣者,有河上公注本及王弼注本兩種;另有西漢末年嚴尊的《老子指歸》及東漢想爾注本等。出土的有馬王堆的帛書甲、乙本《老子》和郭店楚簡甲、乙、丙本。《老子》作者及其著書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均未見能完全推翻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最具權威性的《史記·列傳》關於老子之資料。關於老子和《老子》,近代有側重於老子的姓名、籍貫、生卒年代、事蹟等方面研究的楊家駱(1912-1991)(1),兩者作一比較如下:
(一)姓名
《史記·列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新傳〉:老子,姓老,名聃,字陽子。西漢 (前206年後) 之初,老轉為李,其家譜追名為耳,以聃為字。後神仙家又妄改字陽子為伯陽,而以聃為諡。
(二)籍貫
《史記·列傳》:老子是楚國苦縣人。
〈老子新傳〉:聃生於相(今河南省鹿邑縣東十五里)…二十八歲(前534年)楚滅陳,相入於楚。三十三歲(前529年)陳復國,八十四歲(前47年)楚再滅陳,改相為苦。
(三)年壽
《史記·列傳》:蓋老子一百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2)
〈老子新傳〉著者楊家駱教授推證,定聃之年壽為九十五歲(前561~467)。
(四)仕途
《史記·列傳》:周守藏室之史也。(即曾任周朝負責管理國家文書檔案之職務)
〈老子新傳〉:聃廿七歲自相移沛後出遊仕周,三十一歲(前531)為周甘悼公黨,次年轉為子匄之黨,周敬王(子匄)穩座周王城即命聃為柱下史,掌徵藏,時聃四十六歲(前516)。
(五)晤孔子
《史記·列傳》:據說孔子曾向之問禮。
〈老子新傳〉:魯定公五年(前505年),孔子是年四十七歲,將適周觀藏書以徵禮…欲先至沛求久掌十一年周室藏書之久的聃以為介,已五十七歲的新免歸居老聃,不允孔子之請。三月朔,從聃助葬,值日食,聃止柩止哭,孔子問故,聃告之。孔子年五十一歲(前514)偕廿一歲之顏回(子淵)廿歲之端木賜(子貢)等之沛再見已六十一歲之聃,嘆道之不行,聃力規之。
(六)出關
《史記·列傳》: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老子新傳〉:聃(七十歲)覺秦(陜西)可久隱,由沛經鄭,經周,西渡黃河,過召(今河南垣曲縣附近)出周境,遵陸路而西,復渡黃河至西岸抵梁(近今山西、陜西交界之韓城)。再順黃河南下至桃林塞(今河南、陜西交界處之潼關),守塞令關尹學與聃近,強其著書。聃因雜錄平日思想之結論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凡五千餘言。……居秦二十六年卒。

從上文《史記·列傳》與〈老子新傳〉之比較,早期和近代「老子與《老子》」研究資料顯示……老子,姓老,名聃,字陽子。籍貫,從生而言是陳之相人,從卒時言為楚之苦人。壽為九十五歲(前561~前467),修道人壽長,古今中外皆有。他見周朝衰敗而棄官歸隱,孔子曾向之問禮。聃後欲去秦歸老隱居,在離周出關時被強求書寫,於是有留世至今共上、下兩篇約五千字之個人所學與生活體會的心得精髓──《老子》。

老子未任周朝守藏使前,已仕王侯,必然是飽學之君子,負責管理國家重要文書檔案後,遂得博覽國策禮典群書十一年之久,深明周禮義無疑。不幸經歷周景王會陳亂,哀公自殺,楚滅其祖國陳之痛;三十二歲其黨之黨首周甘悼公又被劉獻公殺,唯有改投子匄黨,景王因太子卒而未再立定而崩,引至王室中各王子爭位,子猛與子朝各以其黨爭猛,晉人卻攻子朝而立自己所依的黨首子匄為周敬王,子猛卒,四年後子朝奉周原典籍奔楚,敬王穩座周王城,聃仕途突變光明,被命為柱下史,掌徵藏。至周敬王十一年(前509),又見鞏簡公因棄子弟用遠人而被群子弟殺死。再經歷子朝黨累亂,周劉文公擬殺子朝而會諸侯謀伐楚。極感傷而嘆周室骨肉相殘之酷,至此,聃求免歸沛。越年周敬王乘楚新敗於吳、蔡而使人殺子朝於楚,又越年周儋翩率子朝餘黨作亂,周敬王奔晉避,晉籍秦以敬王十七年(前503)送敬王返周王城。如此的人生經歷造就偉大不朽的道家思想。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4)象,道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5)大,道也。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6)王亦是道。

能執守大道,天下歸心而往;往來而不傷害,相安、和平、大矣。不幸的是,鞏固周室人倫八百多年的禮崩於此,大道淪落矣。一個滿腹經綸和深受禮義熏陶之仕,飽受祖國兩次被滅之痛,親歷周室十八年之家族爭鬥,眼看戰禍殃民,苦不堪言,這實是《老子》對禮之虛偽深痛惡絕,而主張無為而治思想之歷史引爆。

學生 美家 合什

參考:
(1)佛教與中國文化第四講講義
(2)鄭麔《老子道德經》
(3)楊家駱〈老子新傳〉,收在臺灣世界書局所出版的《新編諸子集成》共八冊的第三冊內有《老子新考述略》二卷,二卷內容包括兩部份,即:〈老子新傳〉及〈先秦老學文獻及老子書傳本源流新說〉,完稿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日。
(4)《郭店楚簡甲、乙、丙本》出土文獻,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https://ctext.org/excavated-texts/zh
註釋:
(1)金陵望族,書香世代,先祖曾建「史纂閣」,藏書三十餘萬冊;父十六歲舉鄉薦,後習法文,治新學,別築「海風樓」於閣側,專儲西籍,居其間以譯法國《狄岱麓百科全書Denis Didorot Encyclopedia》,方成數十萬言;楊家駱由母張氏教以識字,祖父星翹親為啟蒙,六歲,隨師讀於「史纂閣」,未滿十齡,已畢五經、先秦諸子與四史,後治學由目錄入手,重「集納衡證」,善於搜校古今著作、復加輯佚、考證和撰寫提要,20歲草成近三百萬字的《四庫大辭典》,名揚於學術界。http://www.history.com.tw/pe/13/13101601.htm,
((2)楊家駱考據於聃後裔解,為漢膠西王邛太傅,及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輩,以安期生(前281年-前186年)仙者之說熒惑世主。安期生為聃數傳弟子,少君輩因復造秦獻公十一(前374年)以預言說獻公之周太史儋,即老子之說。司馬遷之史記老子傳原為未定稿,於此說雖不敢盡信,然亦不能闢其非,於是全文多游移難定辭,後之疑老者,遂援之以為據云。
(3)〈楊家駱教授對老子學的貢獻〉臺灣師大國文系兼任教授 傅武光http://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4_a47ead36.pdf
(4)《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5)、(6)《道德經》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