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概述

第一讲

何谓中观:
在印度与西藏的佛教传统里,Madhyamika 一词是用来指龙树及其追随者所代表 的思想流派,而 Madhyamaka 一词,则是指这个学派所持的立场。前者或可译 作「中观学派」,而后者则可译为「中观」。此二者就其字面意思来说,事实上并没有「观」的意思在内。因为这两 个语词都是由表示「中」之义的形容词 madhya,加上 ma 这个词缀(此一词缀 是用来表示形容词的最高级)而成。因此,在字面上最直接的翻译,当是 最中的或至中,也就是在西藏佛教的传统里,所谓 dbu ma(中)或 dbu ma pa (中派)。然而,在汉地的佛教传统里,这二个名目则分别被译为「中观」 与「中观师」。那么,「观」这个字是如何加进来的呢?古德把 madhyamaka 或 madhyamika 译 为「中观」,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并不忠实。但事实上,这个译语是非常恰当的, 因为它更能彰显出此一流派的思想特质。事实上,言「中」必然涉及「观」,也 就是说在我们洞察全体之际,「中」方有其成立的可能。所以,「中」这种无执着 的立场,它之所以呈显,必然须预认「慧观」的存在,这一点从阿含以降而至龙 树,均是如此。
中是正确真实之义,远离颠倒戏论而不落空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出)二边;又是正而不偏、中正不邪之义,即是中道实相。观有观行、思量义,观的体是智慧,用是观察体悟,即是用智慧观察一切诸法的中道实相;并通过对诸法实相如理观察,以指导中道正观的实践,故名中观。
印顺导师《中观论颂讲记》中说:“正就是中,见就是观,正见即中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观的所观是中,即缘起正法。正确的观慧,观察缘起正法而通达缘起法的真实相,所以中观即是观中。

“ 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意涵:
1.俗有真空 :
「俗」与「真」,就是所谓的「二谛」。在俗谛上,事物是存在的;然而,就真谛 的观点来看,那些存在的事物是不具实体性的,在本质上是处于「空」的状态。 「空」就是缘起,在阿含经中,缘起所指的就是无常的意思。
俗有真空的「有」,乃是假名之有、施设之有,也就是依因待缘的「有」。「施设」 是安放的意思,这好比魔术师变魔术,必须透过道具的安排才能变现出东西来。 「俗有真空」交代了一切法的存在样态,这是中观学派的根本立场。
2.体虚如幻 :
「体」是自性,「虚」是不实,「幻」是魔术。若说此幻术是不真实的,但它的确会引起观众的惊愕;如果说它是真实的,但当 烟雾消散之后,却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幻化出来的存在,既不能说是全有,也不能说是全无,它介于似有还无之间,而无法用「有」或「无」来加以描述。这种 存在的状态,古来印度便喻之为「如幻」。
世间法即是处于「幻」这样的状态。若说世间法是「无」,就会落入断见;若说 世间法是「有」,就落入常见。世间法的缘起实相,很难加以描述,于是般若经 中的圣者便大量采取了各种华丽的辞藻,而用「幻」来比喻(空之十喻)那种不 能用「有」、「无」、「常」、「断」之类语词加以把捉的缘起实相。一般人认为「幻」 是指空幻、不存在、不实在,那是不了解「幻」在印度文明中的意义,因为玩魔 术若没有道具,自是无法成就那些可使观众惊愕的事业,如印顺法师说:「中观 是幻有论」,也必须在此脉络下来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一切法的存在,有如魔术 一般,乃是藉由一些道具(假施设),而后显现了一切法的生灭之相等等。
「体虚如幻」「体」,即是指「自性」。即是所谓的「自有」── 自己是自己存在的 根据。「体虚」是说这种叫做「自性」 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也就是「无自性」的意思。在佛教的思想体系中,不允许「自 有者」的存在,而在中观的思想体系里,其整个哲学的努力目标就是要否定「自 性」的存在。佛教的根本教理── 缘起,这个教理说明了任 何事物都是在原因条件的聚集下而有存在或消失的现象。因此,说缘起就不可以 是有自性的,有自性就不可以说是缘起的,二者是矛盾而互斥的概念,所以不能 同时成立。中观学派致力于遣除自性,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不依因待缘而 存在。所以,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观学派可以说是彻底的缘起论者。义净以「俗有真空,体虚如幻」一语来描述中观学派对一切法的看法,也就是一 切的存在,从世俗观点而言,是「有」;而从胜义(即第一义谛、真谛)的观点 来看,一切法是空无自性的,也就是缘起而无常的,所谓「一切法无自性」,就 是指一切法皆不是以其自己做为它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