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三自性與三無性

• 三自性
徧計所執性(虛忘自性)
依他起性(幻有自性)
圓成實性(真實自性)

世間一切事物都具依他起性,依賴他緣而生起的;而對依他起的事物執著為有實在的本體,就是徧計所執性,即雜染了的依他起性,簡稱為雜染依他;徧計所執性是思慮計度的執著,於有處執無或於無處執有(羅時憲 唯識方隅),而事物遠離徧計所執性,如實認識到依他起性的本體,便是圓成實性,即清淨的依他起性,簡稱為清淨依他。圓成實性是指我空和法空所顯示的圓滿狀態,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由依他起性離徧計所執性,能顯現離言法性的真如,是一切法的真相,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實相,只有圓成實性才具備自性的條件(林國良 成唯識論直解)。

依他起性(幻有自性):
世間一切事物具依他起性,依賴他緣而生起。
雜染依他 = 依他起性(幻有自性) + 徧計執所性(虛忘自性)
清淨依他 = 依他起性(幻有自性) - 徧計執所性(虛忘自性)= 圓成實性 (真實自性)

徧計所執性(虛忘自性):
對依他起的事物執著為實有,思慮計度,於有處執無或於無處執有。

圓成實性(真實自性):
遠離徧計所執性,如實認識到依他起性的本體,即清淨的依他起性。
圓成實性是指我空和法空所顯示的圓滿狀態,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

• 三無性
佛陀既說三自性,又說諸法皆無自性,依徧計所執相建立相無自性性,依依他起相建立生無自性性,依圓成實相及依他起相,建立勝義無自性性。

徧計所執自性:相無自性性
依他起自性:生無自性性 / 勝義無自性性
圓成實自性:勝義無自性性

略說假立的原因,佛說相無自性性,是依徧計所執性說的,徧計所執性本是隨著世俗的普遍程度而假借的言語,實際上是沒有自性可得,如解深密經說:「此由假名安之為相,非由自性安立為相」;因為由假名安立為相,不是自性安立為相,而定義為相無自性性。(釋演培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佛說生無自性性,是依依他起性說的,凡依他緣而起的諸法,都是假藉眾緣和合的力量而產生的,不是無因由而自然生成或有特別因由而生成的,如解深密經說:「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而依他之所以叫做生,是因為依仗其他因緣力而有,所以說為生,而依他起為何說是無自性,是因為非自然有,所以定為生無自性性。(釋演培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佛說勝義無自性性,是依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各有一分而說的;上文所說,依他起性既無自然生性,因此稱生無自性性,也無勝義的自性,所以亦稱為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是因緣所生的一種無常敗壞之法,而不是真實勝義的境界;因為緣依他起法修行是不能度盡所有障礙的,所以並不是清淨真智所緣,故也稱依他起性為勝義無自性性。(釋演培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在徧計所執性上不立勝義無自性性,而在依他起性上立勝義無自性性的原因,是要破除是否能在依他起性上緣徧計執空這種不正確的想法。徧計執空是清淨智所緣,能除掉一切障礙,但被誤以為在依他起性能緣徧計執空,實際上清淨所緣是依他起上的徧計執空,而不是依他起性,所以只在依他起性上立勝義無自性性。(釋演培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圓成實是一切諸法的自性,為何也是勝義無自性性?與依他起性立勝義無自性性不同,解深密經說:「若是諸法法無我性,說名諸法無自性性,即是勝義。言勝義者,謂一切法無自性性之所顯故」顯揚聖教論說:「謂圓成實勝義無性,由此自性體是勝義,又是諸法無性性故」,即圓成實以無法、無我而命名為無自性。(釋演培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閱讀以上文章後,我希望藉著幾個疑問來說明一點理解:

先假設:
圓成實=空(性)
圓成實≠無自性(無自性只是針對「相」、「生」、「勝義」而說)

一問,假如能在依他起上遠離徧計執,如實認識依他起的本質,能成就圓成實嗎?
二問,依他起是無常敗壞之法,故不能達勝義,為何要立勝義無自性?
三問,於徧計執不立勝義無自性,但徧計可以執空而緣清淨,徧計執能成就圓成實嗎?

一答:於依他起上遠離徧計執可如實認識依他起的本質,是往圓成實的方向,但不是圓成實本身。
二答:依他起是無常敗壞之法,而勝義的自性是空(性);為避免誤以為依他起能達至勝義,故以「勝義無自性」來加以提醒。
三答:徧計執空能緣清淨,清淨是往圓成實的方向,但不是圓成實本身,而徧計執本來就不是空(性),所以不用立「勝義無自性」。

由於欲界的一切法也是依他起性,而有情眾生是徧計執性;所以於依他起上遠離徧計執,是「法無我」;而徧計執空是「人無我」,兩者也能往圓成實的方向;而圓成實應當是我空和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