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忏悔(下)

乾寳和尚讲述

第九章 忏悔(下)
《普贤观经》中有偈曰: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至诚心,忏悔六情根。
行者若想行持大忏悔法门,应该生起大悲心,怜悯一切众生,深重罪源,无量无边。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众生愚痴,不善思维,执着妄想而起无明,生出贪爱与瞋恚。从无明一毒,便生出无量无边的一切重罪。都是因为一念不了生三细,转瞬便造八万四千苦恼。只要行者反观自心,看看自己的心究竟从什么地方生起,过去心已经过去,不可得;未来心还没有生起,不可得;现在心刹那生灭,无法长久,不可得。所谓一心,了不可得,不在内、外、中间。如果是在我们的身体里边,那么我们就不会感知到外在的环境;如果我们的心在外边,那么在体外的心,就和我们没有什么联系了。这样我们也不应该体察到外在的心的所知所想;如果心在中间,则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称之为中间。具体的分辨方法,行者可以参看《楞严经》七处征心。诸如以上两个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去分别心的所在,了不可得。既没有相貌、形状,也没有地点、方位。所以,从究竟实相的角度而言:心,毕竟空。
既然心不存在,那么非心也不存在,所观不存在,能观也就不存在了。这些都是世俗谛的概念法而已。颠倒梦想远离,无明不生起,贪爱与瞋恚也不生起。没有了三毒罪根,罪障自然消除。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心性为空,万法皆空。如果不存在万法,又哪里会有罪障、福报的分别。不垢不净,所谓犯罪即是概念,并非究竟。以慧力破析一切罪法,根本性空,湛然常寂,清净无余。
维摩诘曾告诉优波离尊者:彼自无罪,勿增其过,当直尔除灭,勿扰其心;
《普贤观经》记载: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无主。
一切诸法,都是如此。不住不坏,无罪无福,如是忏悔,叫做大忏悔,也叫做庄严忏悔,破坏心识忏悔,无罪相忏悔。可以行持此忏悔法门的行者,其心如流水,念念之中,可见普贤菩萨以及十方诸佛如来。所以说,观无生法,是大忏悔,最尊最妙。菩萨乘经典中,了明忏悔法门,都是在此观慧为主的。如果离开了慧力,就不是大、方、广的忏悔法门了。
胜义谛中,念念相生,诸罪障念念自灭。行者精勤不已,诸瑞祥自然显现。类似于观相忏悔的方法一样,灵瑞自现,定慧双具。再者,行者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心念,与道相应,与理相应,即是无量恒河沙自灭法门,不烦劳行者再去分心忏悔。
《普贤观》记载: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于一切念中,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
如果行者证得无生法忍的智慧,便可以清净一切罪源。换句话说,尸罗清净,可修禅定。
忏悔的方法有很多,彼此之间有所不同。那么灭除罪障的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罪障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品者,违无作起障道罪;二品者,体性罪;三品者,无明烦恼根本罪。现世妨碍、摧毁行者的功德、智慧。未来世,便有可能堕入三途受苦。
做法忏悔,可以破除违无作障道罪;观相忏悔,可以除体性恶业罪;观无生忏悔,可以破除无明——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本原因——罪障。
摩诃衍论记载:若比丘犯杀生戒,虽复忏悔,得戒清净,障道罪灭,而杀报不灭。
通过观相忏悔,即可去除体性的罪障。观无生忏悔,可以使罪障究竟清净。
再者,我们要了解,有些错误犯了,就如同衣服脏了,洗涤之后完好如初;有些错误犯了,就如同破衣服打补丁,虽然还是那件衣服,可以防寒遮体,但是毕竟还是有补丁的衣服,和原先不太一样了。比丘律的前两篇,罪业较重,错而改之,如同打补丁。后三篇则如同洗衣服。
通过作法忏悔,就如同病人吃药一样,都是感冒吃同样的药,但是其康复的情况还是略有不同的,这属于“恢复”的层级;观相忏悔,除了可以忏悔罪障之外,还可以获得禅定的功夫。感冒的时候吃点感冒药以及温补的药物,不但治疗,还可以养生,这属于“过本”的层级;观无生忏悔,不仅灭罪、获得禅定,还可以证道,成为圣者。类似于感冒而得仙药,病情痊愈,还可升天做神仙。这就是“增上过本”的层级。
所以说,戒律是无上菩提之本。想修行的众生,必须严持戒律。戒律可以助道,还可以区分诸佛、外道,使行者在修行路上不至于误入歧途。
行者能够直心办道,即是持戒,即是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