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派佛教產生的原因-南北不同

部派佛教產生的原因
佛教從佛滅百餘年後的第二次結集,分為上座部與大眾部兩大派別。
部派:意即先部後派,部即大眾部和上座部,這二部被稱作根本二部。
上座部以僧團長老為主,思想轉為傳統和保守;
大眾部則以革新派比丘為主,較為積極和前進。

部派分裂發展的根本原因,南北傳有所不同。

依南傳,主要是關於戒律問題的爭論,就是在佛陀入滅後百年左右,東方毘舍離的跋耆族比丘眾對戒律的態度,與西方嚴持戒律的耶舍長老有所不同,而引起「十事非法」的諍論。

南傳佛教說分裂的原因是古印度東部,毗舍離城,跋耆族比丘提出10條較為寬鬆的戒律,被西部以耶舍為首的比丘否決。
耶舍於是召集700比丘與毗舍離城集會,雖然支持耶舍等西方僧侶的人數少,但因為“上座”地位高,所以成功地通過了“十事非法”,
這十事分別是
(1) 角鹽凈︰聽許貯鹽於角器中,食時取相食中食之。凈即聽許之意。
(2) 二指凈︰日影過中,橫列二指之長,亦得進食。
(3) 他聚落凈︰到他聚落得復食。
(4) 住處凈︰在同一界住者,不必一布薩,得隨所住而各別行羯磨。
(5) 贊同凈︰得先為議決,後於僧中追認之。
(6) 所習凈︰即聽許先例。
(7) 不攢搖凈︰未經攢搖之乳,即未去脂者,得取飲之。
(8) 飲闍樓凝凈︰未醱酵及半醱酵之椰子汁,得取飲之。
(9) 無緣坐具凈︰造坐具得不用邊緣而隨意大小。
(10) 金銀凈︰即受畜金銀。

由跋耆比丘為首的東方,是一個思想開放的地區,支持跋耆比丘屬大多數,他們反對西方七百比丘的議論結果,自行組織了一次過萬人的大結集,組成大眾部,並宣報“十事合法”。

南傳佛教認為就是這樣而產生了根本分裂。

北傳則是關於教理的意見不一,大天比丘對阿羅漢證果問題有五種意見,就是所謂「大天五事」。
大天認為佛教僧團應該提倡自由寬大的學風,以求進步。於是主張種種新論異說,成為新派領袖。
上座部長老對於大天的新論異說,大不以為然,自此,前進與保守兩派在雞園寺爭論不已。

阿育王知道此事,曾到雞園寺親為調解,然雙方各持己見,不相上下。
大天提出說,阿羅漢境界根本不完美,他至少有五個局限性:
(1)余所誘,仍然存在正常人的生理機能和慾望,如大小便,遺精等。
(2)無知,還有無知之處
(3)猶豫,對四諦等真理仍認識不足,判斷真理是非仍有疑慮。
(4)他令入,還需要佛和其他先輩的指點。
(5)道同聲故起,仍有痛苦,甚至會發出「苦呵」的聲音。

按照北傳的說法,大天五事被上座部當然否認,並把大天視作異端,
但普通僧侶覺得這五條符合他們平常對阿羅漢們的觀察,於是贊同更多。

這時大天提議說:「戒經中所載滅諍的方法,應該依多數人的意思。」
阿育王遂依此方法裁決。當時兩派中,保守派年高者多,而人數較少;
進取派中,年高者少,而人數卻多。
表決結果,進取派自然獲得勝利,因此正式分出上座部與大眾部。

huijing's picture

部派佛教產生的原因

学人所了解到简单来说:
根据龙山章等的说法,是用四期说来描述佛教在古时后(印度佛教时代)的发展阶段,分为四期说。在此只选择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
(一)原始佛教时代--有些学者还细分这个时期为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尤其是日本学者,所谓的根本佛教是指佛陀 在世的时代。而原始佛教时代是佛灭(大约西元前482年)后到部派还没有根本分裂之前。部派分裂开始大约在西元前331年。在此所说的原始佛教包挂所谓『根本佛教』在内。
(二)部派佛教时代--古代学者称之为『小乘佛教』,这个时代在大约西元前50年演化成为大乘佛教时代。在原始佛教时代末期,众僧人开始对佛制的律持有不同的看法及做法。根本分裂的主因是戒律问题,然而思想上的差异也开始产生了。当时牵涉了七百结集、大天五事及十事非法诤等等。年代的多种异说是因为印度当时并不注重历史记载。无论是根本分裂还是支末分裂,皆应重视思想的根本差异。在七百结集后,僧团产生根本分裂成为根本上座部和根本大众部。历史上的上座部演变成为现今的南传佛教或者南方佛教;而大众部就是现今大乘佛教的来源。根本分裂接下来僧团部派内又再次产生支末分裂。根本上座部又分裂为根本上座部分别说系和根本上座部说一切有部,在这之后,上座部的分裂大约分裂成支末的11个部派。大众部后来分裂成支末分裂后的9个部派。所以,从上座部和大众部两个根本分裂部,形成最终僧团总共分裂成为大约20个支末的部派。
(三)大乘佛教时代--这个时代从西元前50年-西元前6、700年。大乘佛教末期由于佛教吸纳了吠陀思想而演变成为秘密大乘佛教。从『佛本身经/本身谭』表露菩萨思想。大乘佛教于部派佛教的延续,这时继承部派佛教的发展,更进一步从新振作复兴佛陀根本精神的教法。
学人认为当时部派佛教产生时,是没有分为南北传之不同学说。然而后人,学者们以各自身份(南传)或者(北传)诸经论著作而产生不同学说,此时同学们在现今社会及学习上会产生一种迷茫及资料复杂,需要做个次序的了解是不容易的事。从历史角度来说,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今如果历史可以让佛教更加辉煌,历史的研究就成为意义重大的事了。实在真实的面貌事情已经无人可以考察,然而大约了解后,让历史在末学修持上产生某种的鼓励及力量,让佛教延续不断为社会,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更加发扬光大。

释慧净合十,惭愧礼敬诸位善知识。

上座部佛教

感激慧淨師回應,學生在論壇所言部派分裂之兆始。是就部派分裂之源頭探討,並非斟酌部派佛教的產生過程和結果。而且無論在課堂講義及語音錄音、及中外各家研究文章中;如印順導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印度之佛教、日人平川彰.印度佛教史......等大家已有定論。為我等愚昧後學,提出了清悉的佛教發展歷史證據。學生個人亦有涉邋。然而學生個人想帶出的想法是,每言部派佛教之分裂,今人普遍著眼於 : 十事非法、大天五事,或富樓那跟大迦葉就第一次結集(窟外)結集的異議,作為解釋日後上座、大眾二部乃至往後部派分裂的概況說法,作為遠因。但卻忽咯了,這些異見的產生,只推諉於佛弟子就戒律、及聖者本質、身份、個人能力的質疑所至,對此學生不以為然。因無論古今我教均有一優良傳統,就是對先賢敬重,不容乖諍的感性習慣所使然。佛教文獻的字裏行間,亦多傾向「尊」上座的傳統想法。做成了現在仍昧於部派佛教佛教就是佛滅後才產生的事物的慣性思惟。
但學生從研讀前人文獻時,部派產生之遠因,實於佛住世時已存在;如「六群比丘」等等。而造成此因,正因為佛陀住世時,就弟子因材施教的彈性作風及容許提出質疑的寬容所導至;及當教團人數之擴充,教眾品流複雜,品性各異自然做成不同的「圈子」。而這些不同圈子,有舍利弗的、目犍連的、大迦葉、阿難的不同信眾。這在佛住世時,因佛乃公認之碩學,約定俗成之權威。不同圓子的信眾仍有所持,諍議有佛瀰清,所言之一味和合亦基於徒眾對佛所言教沒有異見而已'但佛涅槃後。這「約定俗成」便動搖。是故學生論題為部派佛教分裂之「兆」始 ; 即徵兆,並非言形成之開始過和程。此亦受印順導師:印度佛教史所啓發。學生妄言。愧覆。

huijing's picture

新学人的回应

非常感激龔禮柏同学的回应。
慧净仍然在学习,所以所回应的有所不周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同学。
因为慧净也是愚昧难懂上座部佛教之教法等等,所以更加想把自己愚昧之想法写出来,有待诸善知识予以慈悲指导。
从以上的回复中,就有两点非常明显的就是『尊上座』与佛时代之部派佛教。
(一)从原始佛教时代到现今社会的佛教,如理如法,僧团及居士们都是尊敬上座,因为上座的意思是出家年纪比较长的师长,无论是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或者藏传佛教,完全都是『尊上座』为前提的。
(二)佛陀时代的部派佛教。有关此说在末学的了解是没有记录在学术界内有说『六群比丘』当时被当时的僧团称为『部派佛教』。诸如此类的僧团分子,多是以邪知邪见来引导小组内的同修们,共同作出不如法及违反戒律的行为。当时佛陀便以佛法摄化及降服那些邪见的弟子们。然而,当今学校所要学生写的部派佛教是在原始佛教之后,当根本分裂产生后所出现的多个部派(大约20个)。

释慧净惭愧合十敬礼
much m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