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與輪迴

業與輪迴

佛教否認有「我」的這種主宰體,同時又說人過去和現在的起心動念,帶動行為造作等意志身心活動,會成為「業」。

『眾比丘,我說思既是業;因有思,則人以身、語、意造作行動…』《增支部》
『云何知業。謂有二業思、已思業。是謂知業。』《中阿含經》

「業」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影響自身現在及未來的遭遇,不斷經歷生、住、異、滅等四個階段的生死相續,輪迴不息而不能自主!沒有我這主體承載,業如何能延續輪迴呢?

上座部對人的心理過程作非常細緻的闡釋,人從生命開始平靜時為有分心,動念時為轉向心,隨五根起的感覺為見心,對境生苦、樂感為受持心,由此境分善惡為分別心,安立於境相為令起心,沿這發起作用為速行心,若境界強盛繼續引起反省或燻習作用為果報心,到這裡仍舊恢復到平靜狀態為有分心。

「九心」細述人心意識的變化,周而復始輪轉不息的循環過程,體現在人的生命中,把結生後的有分心看成為最初的,把死亡前的有分心看成最後的,中間經歷無數的有分心與有分心轉轉,這理論把「無我」的佛學傾向「有我」的味道。不僅承認生死,而且有再生,直到最終解脫為止。這似乎是變相的「我」了。令慣執於有「我」、慣於為「我」而生、慣於為「我」而亡的人來說,也能在佛教中找到慰藉。

參考:
1.印順導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2.〈阿毗達磨宗派理論概觀〉2009年 第五課講義~第七課講義

大众部的轮回说

轮回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关于轮回说,我比较在意大众部的轮回说。大众部是主一心相续的部派,故而业果相续也就建立在心法之上,即在心心所依之法前后之无常演化中发现此心的相续性,于是依之建立生死轮回。所以在大众部的思想体系之中,不承认无心的有情,。众生的生命自体是异熟果报,由异熟因招感而来,加入没有一心相续,则因与果,二者皆不可得。而异熟因与异熟果皆依心心所法而有,所以就把一切都归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