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认识论

认识论堪称哲学最重要的分支,既是论究什么是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在佛教中,虽有派系的不同,但各派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在烦恼未断时,觉知上出现了歪曲的认识;假使错误的成分愈少,心也愈逼近真相”。因此了解认知过程,并认清认知过程中的错谬点,就成为修行解脱的重点。所以佛教各部派都重视认识论。
一、分别说部、说一切有部的直接认知论
一切有部和分别说部都有同样的心心所相应论。在认知过程方面,两个派系也一样持“直接认知论”,既是心识能在同一剎那内面对也同样剎那生灭的所缘(色、声、香、味、触、法)时摄取信息。以传统佛学来说,就是心识能在同一剎那内了别所缘行相。那是直接的认知过程。在这里要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是:分别说部和有部,虽然提出‘剎那论’ –一切法剎那生灭,但他们仍认为心识能直接摄取所缘。比如眼识不是等色法灭去识才生起,而识是借助根而生起的,根跟识有“俱生因”的关系。
二、经部的比量认知论
比量,用现代话说是‘推论’,推论什么呢?既是:外境曾经存在。因为眼识能认知的是前剎那的色法所留下的影像,而因为现在这认知,就知道前剎那的色曾存在过。眼识是了别前刹那灭去的色法,识跟色法不是同时生起的。对经部而言,我们所认知了别的,并不是现在生起的外境,而只能因为我们的认知和了别,而推论外境曾经存在,我们无法同步认知现在的现象。
四、上座部
《解脱道论》是上座铜鍱者的论典,依铜鍱者的看法:意识是一切心理作用的根本, 一切心识作用,不外意识的不同作用。
赤铜鍱部立有分识:有分识是死时、生时识;在一生中,也是六识不起作用时的潜意识:一切心识作用,依有分识而起;作用止息,回复于平静的,就是有分识。众生的 心识活动,起于有分识,归于有分识,这样的循环不已,所以古人称之为“九心轮”。
上座的“有分心”贯彻生死,成为生死之间的主体,也就是一种变相的 “我”了。
有分识在分别说部中扮演了很多角色:认识、领受、分别、造业、受报(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