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世界属何种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净土之一,也是当前大多数修行人所向往的地方。然若论及西方极乐世界是属于实有净土,还是唯心净土,就会有不同的认知。我认为极乐世界是两者净土兼俱的。从理体而言是唯心净土,从事相而言则是实有净土。
首先,从事相而言是实有净土。所谓的实有净土,即有净土之相,或者也可以说是相对于娑婆世界而言,另外有一个真实的净土世界。在《佛说阿弥陀经》里有说:“从此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此可以确定在娑娑婆世界之西有一个世界名为极乐世界,是与娑婆世界相对存在着的。并且世尊还说十方法界的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皆可得生彼国,快速成就佛道。所以极乐世界属实有净土。
其次,从理体而言则属于唯心净土。所谓的唯心净土,主要强调的是“土在心中,不向外求”,超越净秽,当下即是。就唯心净土而论,一切法门皆是净土法门,弥陀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云:“盖由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唯心净土是对妙明真心而言,此心广大无边际,究竟如虚空,量周沙界,西方极乐世界亦不越一念心之外。是故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与吾人心性属同体,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故。佛在《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中说的更为透彻∶‘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即是唯心净土的有力证言。
因此,作为修行人应对自己的修证有一个正确的抉择,或求往生实有净土再继续修行,或求今生明心见性转化身心,不论是何种选择都是佛陀的教言,都会有不同的证悟境界成就。

不可思议之极乐世界

首先得承认极乐世界存有的真实性,诚如《佛说阿弥陀经》所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释尊的标实境,非海市蜃楼之类。这是说明了净土世界及其教主的三个特点,即西方净土有具体的存在“方”位(西方),崇拜对象有可视的形象(弥陀佛的“相”好庄严等),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情景(“境”)。这三者共同说明了西方世界的客观“有相”特征。因此,“方”、“相”和“境”,说明了西方净土的实体性和客观真实性。

其次,得明了极乐世界成立的原理,乃是阿弥陀佛契证毕竟空无所有之实相,称性发四十八大愿,由愿导行,称性所显现的净土,当体就是佛心。佛心从本体上是空的,但是现象上表现它的有。所以要从事相上,一定要认知西方极乐世界绝对存在,它有它的客观存在性。同时这种客观性也是阿弥陀佛的心变现出来的,换句话来说,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心之内,其依正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诚为大不可思议之净土, 不是心灵与物质二分法所能诠释。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净土世界。

Leo Liu Zheng's picture

极乐世界

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在物理空间中绝对不会存在,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佛教是极其讲究修行的,每个修行的第次对佛经的理解也都不同,也就是说当你修行到某个高级的阶段你心中的西方极乐世界与普通人心中西方极乐世界完全不同,所谓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就是对不同第次的定义。
到达胜义谛的教徒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认识绝对不同于普通老百姓,胜义谛就会看到生命的轮回,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如同生活在两个世界,这个感受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
我们看到字面上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述与其说是经书不如说是让普通人或者佛教入门者对修行产生兴趣的方法,因为当初大部分人都没有文化,思想愚钝,所以大德大僧就用比较能让人理解的方法让广大信众进入佛门。
真正佛教的精髓是“无”,如果无生无灭,也就没有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了。但如果直接讲无,很多人会不理解,佛教的“无”只有经历漫长的修行或者有天赐悟性才能进入那个状态,这个顿悟状态不可以用语言来描述,所有顿悟者都不会说自己顿悟了。这个无不是彻底的空,而是修行的一种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
我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就是人们死亡后的那个世界,它不会是经书中描述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它就是我们失去肉体后,精神所寄托而且没有痛苦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就不会恐惧死亡,我们的精神可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