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佛教发源于印度,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基本上只在印度流传。直到阿育王时代,才开始向四方传布,除了本国印度各地区外,还包括了毗邻国家,如斯里兰卡、中国等。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现在公认的是东汉明帝永平10年,即公元67年。之后佛教逐渐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演变为中国化的佛教,因此中国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然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如何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这与佛教初传入时中国的经济、政治、传统文化有关密切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第一、政治社会因素
汉王朝是继承秦王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到了东汉后期,政治愈加腐败,汉和帝以后,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交替掌权。这些外戚与宦官利用职权对百姓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这些自然灾害与沉重的赋役和租税迫使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形下,正所谓官逼民反,终于在汉灵帝中平元年,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大起义。起义最后被残酷地压下去,成千上万的农民惨死在地主武装的屠刀下。但东汉王朝,从此更名存实亡。而中原地区陷入了群雄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广大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种社会战乱的阴影下,宣扬佛教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慈悲怜悯心,是非常恰到时机。
第二、方术信仰
在汉王朝对方术非常崇拜。西汉时对天帝、鬼神、祖先的崇拜和祭祀、占星、望气等种种方术,在社会民间都非常流行。除了对“阴阳占星”之说外,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方术也是当时从上到下非常有市场的一种信仰。依据《汉书》的记载,在两汉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当中,窦太后非常崇拜黄老的思想,并大力推崇黄老思想作为治国之依据。西汉武大帝,可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却也颇好方术。汉武帝好方术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自己的控制权,而引用方术来愚弄人民群众;二是为了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而入‘仙境’,故尊崇方术。到东汉时期,对方术的崇信也没有减弱。如汉光帝对鹰言尤为相信,以之于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总之,在佛教尚未正式传入中国的历史情况下,“方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同时也正因为“方术”信仰,也为佛教传入东土提供了一种场境,搭建了桥梁,当时的人们将佛教当成是一种外来“方术”,接受并流传开来。
第三、交通便利
今天有句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商业、政治、文化交流的关键性因素。同理,在汉武帝时已经有了这种意识,面对东土之外的广阔市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领100多人从长安向西出发,这是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后来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汉武帝除了开拓陆上“丝绸之路”,还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总之,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开辟的中国与西域外交的新纪元,并成功的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从此,汉朝的商业贸易,形成了超前繁荣,经济发达。佛教就是在这种良好的交通便利之背景下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