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大乘經典主要著重什麼?

初期大乘經典主要著重什麼?

西元前一世紀中,「大乘佛法」開始興起,這是佛法而又是大乘的。大乘佛法,傾向於理想和形而上的,信仰而又通俗化的佛法。大乘經典的傳出,從內容的先後不同,可以分為「初期大乘」與「後期大乘」。「初期大乘經」約自西元前50年,到西元200年頃傳出,傳出也是有先後的。也有思想與「初期」相同,而傳出卻遲在「後期」的。大概的說,以一切法空為了義的,是「初期大乘」。「後期大乘經」從西元3世紀起到5世紀末,大多已經傳出,大概的說,以一切法空為不究竟,而應「空其所空,有(也作「不空」)其所有」的,是後期大乘。

初期大乘经典主要著重什么?

初期大乘经典主要著重什么?
主要著重的般若,以下从五方面来说明
(1)最古层的大乘经典:
由于古经典的引用,而被知的最古经典有《六波罗蜜经》、《菩萨藏经》、《三品经》等。其内容大抵是阐述六波罗蜜行及忏悔礼拜等。
此外,与《般若经》有关系而提倡阿閦佛信仰的《阿閦佛国经》、以观想阿弥陀佛的三昧为主的《般舟三昧经》,也被推定属最古层。
其次,以出家菩萨的文殊为主角,或以文殊信仰为主题的《首楞严三昧经》等经,也相当古老。该经主要是在阐述以智慧为根据的勇猛果敢(首楞严)利他行,以及心虽为烦恼所秽,然本是清净的心性本净说。
(2)般若经:
以六波罗蜜中,位列第六的“般若波罗蜜”为基础,而成立一连串的般若经。
主要阐述菩萨的修行,系依特定的修行阶梯徐徐渐进,尤以进入三昧状态为目的,或进入此状态而观一切皆空,因而获得圆满的智慧。此外,亦着重读诵、崇拜般若经典。
具有如此内容的般若经,随着弘宣者的增加,内容渐被增广,亦即由《八千颂般若》,增广为《二万五千颂般若》、《十万颂般若》。或是被浓缩为《金刚般若》、《般若心经》等。这些般若经,形成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七世纪,玄奘译)此一庞大经典群。
(3)华严经:
情形与般若经相似,最后被集成六十卷(或八十卷)的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华严经,其大部分原是个别独立的单行经典。
主要阐述在佛的悟界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维持其本有形态,而又包含全体。
自此观点而言,初发心菩萨即等同于佛,但《十地经》等系具体揭示其修行阶梯及于其中所得的智慧,《入法界品》则描述善财童子参访形形色色修行者的过程。
(4)净土系:
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属于净土经典群。凡此皆以阿弥陀信仰为内容,然其成立过程颇为复杂。
主要阐述由于菩萨利他誓愿而有净土,众生因其誓愿而生净土,证得菩提。
此系净土思想的一般主题。像阿閦佛、药师佛的净土等种种净土信仰是并存的。其中,认为阿弥陀佛具无限寿命与光明,并愿往生其净土的信仰,在西北印度逐渐形成强盛的集团,并成立净土系经典。
又,《观无量寿经》主要在阐述观佛的方法,然其成立未必在印度本土。
(5)法华经:
以“如白莲般的正法”为题的法华经(汉译为《正法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系产生自崇拜佛塔的在家集团。
主要阐述:释尊之为佛是久远实成的;一切众生皆以一佛乘而证得无上菩提;其他声闻乘等只是方便云云。其中的“三车火宅喻”等比喻,是颇有说服力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