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外道說 “不違三法印就是佛法” 的主張理據

即使外道說 “不違三法印就是佛法” 的主張理據

『三法印』,原始佛教中的基本教義,闡明宇宙人生現象的三項定律。也是量度佛法的標準,若與三法印相違,即使佛說,也是「不了義法」,凡符合三法印的法,即使外道所說,也是「了義佛法」。

『三法印』:
(一)『諸行無常』:指「一切生滅變化的現象」。「行」是現象,包括物質與心,瞬間生滅,變化無常。科技進步得知,小至原子,大至宇宙運動等,物理的、化學的,都是不斷生滅變化的複合物質。印證了佛教的諸行無常說,真實不虛。
(二)『諸法無我』:是指「沒有一個所謂我的主體」。「法」是指事物(無自性)。而有情依蘊、處、界而立,此三科內的諸法是變化無常,無有主宰的實體的,所以說「無我」。
(三)『涅盤寂靜』:指「無苦安穩的理想境界」。「涅盤」是吹滅或吹滅的狀態。原始經典的將涅盤定義︰「所有的貪欲-滅盡、瞋恚-滅盡、愚癡-滅盡。」我把這理解為「一個心理境界」,現實中能體會到的。

佛以「蘊、處、界」說明世間一切法,都是人可認知的範疇,內裡都是有為法,本性都是「緣起」空寂的;因為「空」所以是無常,因為「無常」故知苦,因為「苦」故捨我執而知「無我」;因為徹悟「無我」,所以能達到「涅盤」境界。

佛說︰正因為有情顛倒執「有我」,因執有我而起惑造業,導致生死流轉不息。如徹悟「無我」,不執著事物為我或我所,對色心諸法處之泰然,有很好,沒有亦很好,消解了造業的因,把握我空我所空,令惑、業不起,生起捨離之心,放下一切,「觀無常」可悟入「無相解脫門」,觀「苦」可悟入「無願解脫門」,觀「無我」可悟入「空解脫門」,當下能證覺清凈的諸法實相,即是寂靜涅盤。這是『三法印』的實踐性。

『三法印』,既是事物的真相-普遍理性,也可以是實踐的過程。每一法印都能開顯正覺的內容,離執證真。但有情根器不同,所以或說一法印、或說二印、或說三印。如完備三法印,依聲聞常道的修行次第,即先「觀無常」,由無常而知苦即「觀苦」,由苦逼迫欲厭離而「觀無我」,知無我捨我執,而達到清凈的「涅盤」境界。即經中常說(一)厭,(二)離,(三)解脫的三步曲,就是對三法印修行次第的描述了。

一般人較容易接受「諸行無常」。難以接受「諸法無我」。因為平常人都慣於有我,我是誰的…我得到甚麼…我失去甚麼…我希望甚麼…誰幫我…誰欺我…我喜歡誰…我討厭誰…等等。佛世時,印度傳統的婆羅門說,宇宙的實體稱為梵,個人的實體即為我;新興沙門團,以為生死於五蘊身中,認為人死如身滅,不如縱欲了此生更有意義;或有以為離五蘊身外有一「常住真我」,以極端苦行折騰身體,以求來生得解脫。所以「諸法無我」這法印,就被認為是佛教獨有的學說,能洞悉「無我」,跳出「我執」,無貪、無嗔、無癡,得清凈才能真解脫。

一般人也以為證涅槃是入滅之事,這也與神教靈魂說謂,死後才能證的不同。從前,有一位比丘,獨自禪坐修行,有一外道見了說:「你是在修來生的安樂吧」!比丘答:「不,我修的是求現生樂」。因為涅盤的境地,如苦痛的消散,無分別,無分量,寂靜,平等,都是從無我觀中,消除個我的對立而得來的,從此生活一樣的吃飯穿衣如常,待人接物卻不受雜染的環境所熏變,清淨不染。佛陀說法本意,是注重現生體驗,如真能破除我見,體證涅盤,一切自由自在,心無罣無礙 。

所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是佛教徹斷煩惱脫生死的獨有法門,任何人的學說、行為等,若不違『三法印』等原則,即使外道也是「了義佛法」。

參考:上座部佛教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