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改革」的婆羅門教嗎 ?

MC 6103 佛教是「改革」的婆羅門教嗎 ?
現今佛教教系,普遍接受古印度傳統文化是佛教的母胎,但相反對傳統思想文化,部份卻保持距離,或甚至刻意疏離;此中尤以漢傳佛教體系作風較為鮮明。然而這非漢傳佛教內部思想狹隘,而是佛教義理之出現,本身便帶有批判古印度傳統思想文化而來,而這種思想傾向,也無可避免與佛教的普傳而傳到印度佛教以外的國度。
學生曾記起一個爭議的說法。說 : 佛教是「改良版」的外道,或說成是「革新」「改革」了的婆羅門教。誠然以上此說已記不起何時聽聞得來,也找不到此說出處。但言則此說的觀點,實亦非無的放矢。這對研究古印度思想文化學者而言是可考的命題,但尷尬的可能只有個別保守的佛教徒。
據後世佛陀傳記及歷史文獻的敘述,未成正覺的佛陀---悉達多太子,文武雙全,睿智非凡,其誕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北面(近今天尼泊爾境內)一個小城邦迦毘羅衛。而在他出生之前,古印度傳統主流的思想,主要是《吠陀》,亦因《吠陀》是雅利安民族,最高種姓---婆羅門 ; 核心的宗教思想,故言信仰《吠陀》的宗教統稱為婆羅門教。與此同時,在印度亦流行著不少與婆羅門教相悖,非主流的不同思想學派產生,其普稱作「沙門」。而佛陀便是生逢當時,古印度思想激盪批判的時代。據《佛本行經》等記載,悉達多太子是曾讀過《吠陀》,只是不知其閱讀過全部或哪一部的《吠陀》。同時,悉達多亦可能曾聽聞或了解過,其時《吠陀》以外流行的「沙門」思想內容[註],由此亦推想到,悉達多太子何以出遊四門後即行為大變,沉思苦惱人生命題,可能正是大智的悉達多,綜合發現其時的印度宗教哲學,無論是主流(婆羅門)、非主流(沙門) 的均有所不足,並非真理,而為了覓求思想困惑的「解脫」,才有日後出家修行的行動。
而傳說的六年修行中,曾先後參訪之三位仙人(仙人指 : 修行人、思想家,一般是婆羅門教士專稱): 跋伽婆(Bhārgava)、阿羅羅迦羅摩(Alāla Kālāma)、鬱陀迦摩羅子(Udraka Rāmaputta) 均是主流婆羅門。故此從現實的觀點來說,佛陀未成正覺前,無疑也是切身處地修驗過---婆羅門與非婆羅門(沙門);這等被後世說為「外道」之法的,然佛陀在其四十多年說法中,實亦沒有全盤否定所有外道見解,蓋亦只言外道之說,表示不究竟、不同意,言下即是外道之說有待商榷(除順世派或否定因果業力之說的派別有所斥破外),既非全對也非絕對,可見佛所說教,實亦帶有一些古印度思想文化的基因,佛陀亦自言其只是「覺者」,一個由迷轉悟的過來人;發現者,並非「創新、創造」者,若將其學說,說成是從混亂矛盾的印度宗教思想基礎上,給予重塑改造,並說成佛陀的「覺」是改革,也是無可厚非的。
註: 參引臺灣楊惠南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東大出版 2012年4月,第14頁內容,引《佛教本行集經》卷11,大正藏卷三。說八歲的悉達多已跟婆羅門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技藝、諸論書…」這可能是《吠陀》的學問或註述《吠陀》的《奧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