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

〈觀因緣品第一〉的「八不」──『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是整部《中論》Mūlamadhyamaka-kārikā 開首的兩首「歸敬偈」,即作者為表敬意而將自身的意願迴向給偉大的導師佛陀,同時標舉《中論》的主旨,「不生、不滅 、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的因緣法。「八不」即八種思想概念上的否定,從否定中的無,破有情無始以來對我之執有,顯出中道重要性。執有生常見,但執空也會生斷見,有見難悟道,兩邊不執才是重點,是《中論》所揭示之大義──「中道」。

從二諦去理解: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是從本質上說,是體,是勝義諦,是聖者洞悉法界乃緣起幻有的本性空。
「生滅、常斷、一異、來去」是從現象上說,是相,是世俗諦,是凡夫執取對世界認知而賦予概念化的種種假有之相。

世俗諦是有情凡夫的心境,勝義諦是聖者證悟的境界,涅槃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圓滿佛境。但不依世俗諦,不得勝義諦;不依勝義諦,又不能得涅槃。所以龍樹依小乘凡夫能接受的世俗語言境界說「八不」,目的是說明「法相是存在的,但法體是非實在的」。「法相」是緣起的宇宙萬物現象,是暫有的,是幻有的,是假有的,是存在的但又非實在的。論說「世俗諦中唯假名,聖義諦中畢竟空」,指破有情之無始頑固我執,直示宇宙世間的實在性空。

第一偈「不生不滅」的「生、滅」都是凡夫身根與器世界相遇產生的種種認知概念,是描述世間現象的生成、變化等種種相對的而非絕對的知識,可因時間空間主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即非世界實在的本來面目,但日用久之而固執為實。所謂世界的本來面目,即是指世界裡所有東西都是緣起無自性的,是條件的組合,沒有成就東西的唯一條件,也就是沒有主,沒有我,沒有實在的東西,通通都是空的,這才是世界的本來的狀況。「不生、不滅」是聖者經歷佛法熏習而超越有情對自身世間種種相狀概念化的執有。

龍樹菩薩最終目的是指出,修行者要明瞭「有、無」兩端皆不可執,才是真正的「空」,兩邊不執才是中道義,持中道離實有的戲論去觀察宇宙世間一切法,歷劫修行,才有機會悟進入不可說不可說的非語言能述之寂淨解脫圓滿佛境。

參考:
(1)龍樹《中論 Mula-madhyamaka-kårikå》四卷,青目釋,姚秦•鳩摩羅什譯於 409 年。大正藏第三十冊(T. 1564, vol. 30, pp. 1a-39c)
(2)吳汝鈞《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