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缘起

原始经典中,有很多部都在论述价值缘起。所谓价值缘起,乃是说明在有关的事项,具有流转或还灭的关系。此有关的事项,有分为二支、三支、四支、五支,以至九支、十支、十二支,甚至更多。而四谛说也是由二支所形成的流转、还灭缘起。有很多经典,也如四谛一般,不用‘缘起’一词,而讲缘起关系。

原始经典所说的缘起关系系列,大致可区别为三种类型︰第一、十二缘起及将其简略的支数;第二、从与根、境、识,及(三者和合而有的)触,到受的连续认识关系上,来说缘起;第三、不在上面二种范畴内的杂多缘起系列。

缘起支有如上种种区别,但最具代表的,是传到后代由十二支所组成的十二缘起。

南方佛教与后世大乘佛教,均把十二缘起解释为三世两重因果,这也是一般佛教传统的说法。但是瑜伽行派的法相宗(护法系统),把十二缘起解释为二世一重因果,即从无明至有等十支是现在世,生和老死二支是未来世。

说一切有部的通说,是将十二缘起解释为三世两重因果,但是此一部派对十二缘起的状态,析为四种,而说四种缘起。即(1)刹那缘起、(2)连缚缘起、(3)分位缘起、(4)远续缘起。其中(1)刹那缘起,是表示十二支作用于同一刹那之‘同时的论理关系’。(2)连缚缘起,是说明做为肉体、精神现象的十二缘起,时时刻刻在进展变化,而我们日常经验的身心活动即是依据此种缘起关系产生的。(3)分位缘起,是指将十二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等的三世两重因果。(4)远续缘起,谓十二支不仅表示三世,而是在说明久远的过去至遥远的未来,长时间的关系。

近代,西洋、日本学者对十二支,有种种议论。或就传统立场而言,或以为同时因果之论理关系才是佛的真说,或就折衷立场而言等。但是,释尊在说法时,曾由于对象智慧、根机及理解力之不同,而对同一教理,或做第一义的解说,或以浅近的例子或譬喻,做极通俗的说法。故对十二缘起的说法,我们也不能做片面的决定。《阿含经》中,虽然没有将十二缘起视为三世两重因果的胎生学解释,但仍可发现它的萌芽。以上所提,四种缘起中的第二连缚缘起,不仅是今日我们最易理解的,也是《阿含经》所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