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禅宗“无相修行”的观念?

无相,“相”即法相,即山河大地,一切事物。无相并不是说一切事物不存在,而是说事物存在的本质是缘起无常的。无相就是要我们明白宇宙存在跟我们的认知,经验无关。故当我们看事物要“于相而离相”,明白我们看到的片段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的心识所影现的。无住为本,即人心生念,而念不停留于相,不停留即不住,不住则能无念,无念就能无相。此即“于念而于念”,“于相而无相”。以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依据,以无住为本质,如此即禅宗修行的义理根据。

無相戒的基本概念

所緣的境有「相」狀,世間事物,包括物質、精神和自然都有各種境相和現象,可是它們都是變幻而無定相,也無自相的;「無相」的概念是能於相而離相,不否定,也不執著它。六祖提出「無相戒」,也希望學道的人能於相而離相,不執著於具體的戒相,而自識本性、內心覺悟,做個表裡如一的人;認為此比規章化的律儀更為重要。六祖將「戒體」統一為「修體」,再定為「無相」,著重「自淨其意」的自覺內省作為無相的戒律;雖說沒有具體的戒律,可是整部《壇經》處處也有有關「自心」和「自性」的戒律闡述,例如以四弘誓願為基本的「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所指的「自心」眾生及煩惱,是在人心中產生的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等,它們都來自眾生心中;而「自性」是指本來在眾生心中的覺性,其力量猶如佛性,可以通過此自性而自度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