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学派的立场

阿弥陀佛老师同修们,

唯识学派立阿陀那识为生命流转的主体, 转识成智为”终极目标”.
请问中观学派如何在无自性空上(1)诠释生命流转(2)安立因果(3)达至究竟的 圆满佛果

末学慧菁感恩合十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有情一期生灭之后,阿赖耶识执持父精母血相续而得轮回,这可以说是属于本「体论上的唯识」;而“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可以说是属于「认识论上的唯识」。但这也是堕入执 “有” 或 执 “空”,偏向有边或无边而非第一了义。以其我们立阿陀那识为生命流转的主体,倒不如让它随生死而流转,随流转而生灭,摈弃“主体”的执着,契入“缘起”的诸法实相。

要知道,生死的流转,涅槃的还灭,都是依缘起的世间而开显的。从缘起的生灭方面,说明世间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生死相续的因果,不外惑业苦的钩锁连环;生生不已的存在,是杂染的流转。

从缘起的寂灭方面,说明世间灭,「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体现了缘起的寂灭性,是清净的还灭。

可以说:因为缘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为缘起,所以能解脱。缘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无故彼无。缘起,扼要而根本的启示了这两面。如果把生灭的有为,寂灭的无为,看成隔别的,也就把有为与无为(主要是择灭无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看成两截。

不知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间,生死即涅槃。所以体悟缘起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从一切法的本性空中,体悟世间的空寂,涅槃的空寂。这世间与涅槃的实际,「无毫厘差别」。

cheng kit ying的头像

中觀學派的立場是中道實相

中觀學派的立場主要是明白中道實相的思想,明白了中道義的緣起無自性空。能夠以這種既不把萬物執為實有;也不執為虛無的態度去認識事物,便是掌握了不偏不倚的中道思想,龍樹菩薩著《中論》是用真俗二諦及空、假、中的觀念,令我們可於緣起性空而見中道,由見中道而明白要將所有執著放下,明白一切事物皆緣起性空,由明白緣起而體悟空性,從而獲得真實智慧,當真理全體顯現,才能達至解脫的境界。其實整部中論的主要思想都是發揮空義,其主要目的是要我們破除自性觀念,相當純粹清晰地令我們放下我執,明白因緣生法無自性的的本質。因此明白中論的空義,即可正確理解緣起無自性的思想。龍樹造此《中論》不是為與他辯論,而是處處皆為引發智慧破愚痴而造而已。吾人一定要明白《中論》的緣起無自性思想,此是佛法體悟實相的要訣,亦是佛教教化弟子的唯一法門,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者,皆依明白緣起無自性的中道法門而得到解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