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二入四行觀

反覆讀達摩<<二入四行論>>, 字數雖幾百字, 可說把什麼法也包進入了, 實際於生活中, 行住坐卧, 都是佛法。 道理拖要, 心法簡要, 事理相應。

發展出來禪思想大意统统包括在 <<二入四行論>> 內, 達摩就被尊為中國禪宗初祖。
何謂理入? <<二入四行論>> 說 :
「夫入道多途, 要而言之, 不出二種 : 一是理入, 二是行入。 理入者, 謂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但為客塵妄想所覆, 不能顯了。 若也舍妄歸真, 凝住壁觀, 無自無他, 凡聖等一, 堅住不移, 更不隨於文字, 此即與理冥符, 無有分別, 寂然無為, 名之理入。」
何理四行 ? 報怨行、 隨緣行、 無所求行、 稱法行。 「其餘諸行, 悉入此行中」。

由 <<二入四行論>>, 達摩禪法有三特點。
一、 理論與實踐並重
「理入」是解脫道原則和綱領; 「行入」在理入基礎上, 實踐於曰常生話中。 其組成禪法, 就是理論與實踐結合。
二、 般若中觀思想注重
<<二入四行論>> 也有 「法性」、 「真性」、 「自性」、 「心性了、 「心」是「佛性」意思。 他引用著作, 主要般若中觀思想經論, 有 <<佛藏經>>、 <<諸法無行經>>, 沒有標明經名有 <<維摩誥經>>, 還有 <<中論>>、 <<金剛經>>等般若類經典。 可以看出重視般若中觀思想, 禪法理論基礎。
三、 菩提不離自心, 世與出世不二
心性問題上, 吸收自 <<楞伽經>> 和 <<大涅槃經>> 的思想。 「理入」中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這「真性」就是 <<楞伽經>> 所稱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眾生皆有佛性; 成佛可能。 他主張修行菩提不離自心, 不應外求, 直探心源, 達致覺悟。基於般若空義和不二中觀思想, 即煩惱是菩提思想, 修行不應完全脫離社會, 要平常生活中達到覺悟解脫。

Peng Hui Yuen的头像

达摩的二入四行

达摩乃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也是中国禅宗的开创者,主要以《楞伽经》和《二入四行》为传法。

二入既是理入和行入。
入菩提道,不外乎是理入和行入,也就是理论與实践的結合。

理入- 以理论发慧,悟理见性,明第一义。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 以实践除障,历境除习,证第一义。
行入者,也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为四?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报冤行- 逆境来临,这是宿恶果熟,乃自作自受,因而逢苦不忧,体冤进道。
随缘行- 对顺境不起贪爱,随缘顺道。
无所求行- 有求皆苦,因而离欲寂静,无所贪著。
称法行- 解万法皆空,因而六度万行和摄化众生,均不著相。

二入四行中佛教的影響

達摩祖師的禅學思想可以用二入四行來概括。

二入代表著禅理和禅行,理論和修行,慧和定。這一理行雙運、定慧兼修的特點對佛教乃至整個中國哲學的影響。

達到「理入」,知道道理了,一般凡夫卻很難讓這種智慧之證量一直很清明的維持著,
因為我們畢竟有塵世俗緣,必須與這個世界有著緊密的接觸,
在這過程中,也許會讓我們本具清淨的佛性會受到外緣的牽引,
進而引發各人累世所積的習性,以致再度失去那智光的覺照。

因此「四行」者,就是以四種善巧方便法門,幫助我們以正確的思惟來面對。

雖是短短的的「二入四行」,然已包含佛法世出世間、方便究竟之義理大綱。
從這個角度進一步認識達摩祖師東來傳法用意,非常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