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盧遮那佛與娑婆世界的佛有何關係?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部卷帙龐大、華麗莊嚴的經典。《華嚴經》闡發佛陀的教法,經中以宏觀的平等法界,宣說諸佛及登地菩薩的境界,闡示眾生皆有佛性的唯心要義,含涵大乘如來藏、唯識與性空等佛教義理,顯發三界唯心、法界緣起的思想。《華嚴經》開始是佛以萬丈光芒的姿態呈現法界藏身的廣大無邊,再以蓮華藏世界的富麗堂皇傳達佛國剎土的莊嚴,中間部份以極長的篇幅述說菩薩修行的德目與實踐法門,最後再以〈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圓滿完成證入法界的目標作為結束。 「毘盧遮那」與「華藏莊嚴世界海」,可說代表了「華嚴法門」的特色。圓滿的、最清淨的佛與佛土,作為學佛者仰望的理想;然後發心,修菩薩行;成就不思議的佛功德。這是以佛與佛土為前提的,與「般若法門」、「文殊法門」的著重菩薩行不同。「淨土法門」也是以佛與佛土為前提的,但《阿彌陀經》重在念佛往生,《阿閦佛國經》是以阿閦菩薩的願行為典範的。所以標舉佛與佛土,開示菩薩行的,成為「華嚴法門」的特色。 毘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毘盧遮那,梵語意為「光明遍照」,即可直譯為「光明遍照佛」。光明是以太陽的萬丈光芒,普照萬物的威力象徵佛的功德、神力無邊。佛光如因陀羅網互相重疊交錯、無限延伸、多向地放射出去,如同法界重重無盡,將萬法涵攝於法界之一大緣起。《華嚴經》將這無邊無盡的法界,視為毘盧遮那佛的清淨心性,心體廣大周遍十方,佛心無所不攝,無所不至,無所不現,佛智如海,湛然澄淨,能映照萬物。 根據華嚴宗的說法,佛陀悟道之後於二七日中開演他自證自悟的境界,即廣博嚴淨的華嚴法會。經文中的主佛是毘盧遮那佛,也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甚深禪定的世尊,正是毘盧遮那佛的現實樣態;反過來說,光輝耀眼的毘盧遮那佛,惟有華嚴海會的諸大菩薩能見,一般凡夫聲聞所見到的只是樹下坐的比丘。在此時此刻,釋迦佛與毘盧遮那佛的形象是重疊的,呈現出既相反又相成、虛實交錯的場景與意境。在佛光的照耀下,菩薩們承佛威德之力,或歡喜讚嘆,或提問或回答,菩薩是說法者,如來則只是放光,很少直接說法。這尊主佛在關鍵時刻放光,光表徵著「法」,也是佛與菩薩溝通的重要媒介。 |
|||
毘盧遮那佛(也稱大日如來)與娑婆世界的佛,即釋迦牟尼佛,有
毘盧遮那佛(也稱大日如來)與娑婆世界的佛,即釋迦牟尼佛,有密切的關係,但他們在佛教中的角色有所不同。
毘盧遮那佛:在大乘佛教(尤其是華嚴宗和密宗)中,毘盧遮那佛被視為法身佛,代表佛教宇宙觀中的「法界」和真實的本體,象徵著宇宙的究竟實相和智慧的顯現。毘盧遮那佛是萬法的根源,代表一切佛的最根本的存在狀態。
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也就是在人間顯現的佛陀。他是歷史上的佛,誕生於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通過他的教化,眾生得以學習解脫之道。他所教導的法在娑婆世界廣泛傳播,釋迦牟尼佛作為人間的佛是應機而化的,以啟發眾生追求覺悟。
兩者的關係:毘盧遮那佛與釋迦牟尼佛可以被視為佛的不同面向。毘盧遮那佛象徵宇宙的根本真理與無限智慧,而釋迦牟尼佛是這一智慧在人世間具體化的表現。從佛教教義的角度來看,釋迦牟尼佛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來到娑婆世界以幫助眾生解脫煩惱和生死輪迴。
簡言之,毘盧遮那佛是佛的本體,釋迦牟尼佛是他的化身,兩者共同構成佛教中對於佛的完整認識:既有法界的無限智慧,也有現世中度化眾生的慈悲行為。
毘盧遮那佛與娑婆世界的佛有何關係?
「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1」在摩竭提國成佛的是釋尊。
「至此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2」「其佛」即釋尊,釋尊即是「毘盧遮那如來」,釋尊至此世界名「娑婆」。 釋尊是娑婆教主,「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現今身處的世界。釋尊即毘盧遮那如來,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圓滿的、清淨的、出世的。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圓滿的、清淨的、入世的。悉達多太子是為眾生示現作典範,菩隆願行,讓作為學佛者敬仰追隨的理想榜樣,然後發心,修菩薩行;成就不思議的佛功德。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二節 毘盧遮那佛與華藏莊嚴世界海:『釋迦佛的教化,「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3」,重在離染解脫的實踐。』
以此而知,毘盧遮那佛與娑婆世界的佛的關係,就是以「佛與佛土」為前提的。跟華嚴法門和淨土法門的「佛與佛土」屬同類範疇。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大正10,1b。
2.《大方廣佛華嚴經》卷8,大正10,43a-b。
3.《成唯識論》卷4。所引契經,出《雜阿含經》卷10,大正2,69下)。
華嚴法門
「華嚴法門」的念佛觀與「淨土法門的念佛觀」,同以「佛與佛土」為前提。
淨土法門念佛,只往生阿彌陀佛土和見阿彌陀佛。華嚴法門念佛,可往生任何佛土和見任何佛。華嚴法門的念佛見佛特色,是通於一切佛的,並不限於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是單一的。「華藏莊嚴世界海」是眾多的。「海」是匯集眾多不同佛世界的描述和形容詞,也是世界種類的總名。一佛一世界,諸佛就有諸種不同的世界,故能匯流成「華藏莊嚴世界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云『智慧甚深功德海 普現十方無量國 隨諸眾生所應見 光明徧照轉法輪』
佛的智慧是甚深,佛的功德如大海,都是不可思議,能普徧現於十方諸佛國土。這種境界是隨順一切眾生的念佛和發願,所應該見到的就見到了。
所以,《阿閦佛國經》中阿閦菩薩的願行為典範的。標舉佛與佛土,開示菩薩行。作為佛子見聖思齊的理想,然後發心發願,修菩薩行,自他兩利,成就不思議的佛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