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老子哲學思想的歷史起點〉已提到,老子與孔子同是紀元前500年左右的飽學之仕;兩都是以禮治國接近八百年而聞名之周(前1046-256)天子時代的深懂禮義仁名家。最終,老以守柔曰強,孔以致用為剛,各取異路利世人。老子寫下的《老子》,自漢至今,注老解老者約五百家,各有體會與主張。涵味原作,而窺見以下思想之端倪。
(一) 反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道德經30》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道德經31》
(二) 嘆「仁義禮」於世無用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19》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38》
(三) 修身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12》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44》
(四) 修心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道德經49》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1其母,以2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3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道德經52》(1. 得 : 原作「知」。2. 以 : 原作「復」。3. 身 : 原作「其」。據《古逸叢書》本、馬王堆本改。)
(五) 不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81》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22》
(六) 守柔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76》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經43》
(七) 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25》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51》
(八)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道德經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9》
(九) 無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道德經45》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德經57》
(十) 小結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40》
老子經歷亂世,從現實經驗的知識作深刻的反思,對虛偽之禮深痛惡絕,但其反對有為造作,非否定人類經驗結晶的知識文化價值,只是站在更高的理性知識角度思考,人之心術,如何由虛偽造作,回到至誠而作之價值軌跡,甚至昇華到至聖的、自然而然的、形而上的、無為運行軌道。由崇禮者、以禮為用導化仁心治世者,變為倡非禮者、成無為而治的崇道隱仕,只是通過自然觀來淨化當時禮義仁之倫理綱常,作一個人生境界與生命姿態的示範。
學生 美家 合什
參考:
(1)鄭麔《老子道德經》
(2)楊家駱〈老子新傳〉,收在臺灣世界書局所出版的《新編諸子集成》共八冊的第三冊內有《老子新考述略》二卷,二卷內容包括兩部份,即:〈老子新傳〉及〈先秦老學文獻及老子書傳本源流新說〉,完稿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日。
(3)馬王堆《老子甲•乙道德經》出土文獻,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https://ctext.org/mawangdui/zh
(4)佛教與中國文化第四講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