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
般若经是菩萨修学的菩提道中,“般若”居主导的地位,所以,般若波罗蜜是遍通一切大乘经典的,如《法华经》、《华严经》等的主要思想,都是建立在般若的基础上。在大乘经典中,特别侧重般若波思想,以此为中心所集成的圣典就以《般若波罗蜜经》为专称,成为一大部类,称为“般若部”,是大乘经中最重要的部类。 |
|||
最早的大乘佛经,当是讲“般若”的那类,即般若经类。从最早的汉译《道行般若经》等看,在般若经类之外,还有其他类大乘经典。大乘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这些早期的经典中。 第一,强调佛的崇拜与关注佛的本生。 |
|||
最早的大乘佛经,当是讲“般若”的那类,即般若经类。从最早的汉译《道行般若经》等看,在般若经类之外,还有其他类大乘经典。大乘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这些早期的经典中。 第一,强调佛的崇拜与关注佛的本生。 |
|||
|
|||
阿难陀尊者被誉为多闻藏 在课堂上老师提及阿难尊者的故事,有关阿难尊者因未证圣果而不能参加结集。他被大迦叶尊者拒绝时,非但没有生气而是更加精进,终于在短时间证得阿罗汉果而成功加入结集佛法的队伍。这小故事引起了我对阿难尊者得好奇心,从而想更了解他。 |
|||
佛教关心世间的一切福利,他是最好的政治顾问。 |
|||
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在其他经典中,对七宝的说法有所不同。 |
|||
火宅喻·第三品《譬喻品》 有大长者,年老体衰,拥有无数财富和田宅,家众甚多。他的宅院广大,年久失修,仅有一门。一日家宅突然大火四起,长者见状,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那些孩子。他们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孩子们逃到安全地带,长者投其所好,许诺出门后可得羊车、鹿车和牛车,引众人出离火宅。 |
|||
悲智之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大集经》云:“菩提心是安立一切佛法根本,一切法住菩提心故便得增长。”又《华严经》云说:“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在如理生起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
|||
楼宇烈先生曾发文说“大乘佛教之慈悲利他精神和智慧解脱法门,在今天还有其合乎时代的现实意义,可为现代人精神修养的资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它不仅需要有一个各国人民、政府之间的平等相待和互相尊重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人人都怀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和同情心。若能发扬,将有助于人类爱心和同情心的养成和增长。大乘佛教的慈悲利他精神,不单是对人类社会,它也遍及于一切有情之生命,乃至所有无情之山水土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