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禅波罗蜜的修行次第

乾寳和尚讲述

第四章 禅波罗蜜的修行次第
行者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佛果,修习禅定,从浅至深。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此地阶级。
行者从初持戒清净,厌患欲界,系念修习阿那波那,入欲界禅定。依欲界禅定达到“未到地”,继续精进而得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此境界称之为内色界禅定。之后以无量众生为缘取,累计无量大功德,令众生生起慈悲喜舍的的四无量心。如此境界称之为外色界禅定。此八种禅定,虽然在心的缘取上有内外的分别,但是都是属于色界的范畴。
行者从四禅的境界出定之后,发起厌倦色法粗重,又生灭无常,苦于被色法羁绊,如同牢狱之灾。所以作意灭除色界的内外两种色法。一心缘取万法皆空的境界,就会脱离色法的束缚,得度色难。如此次第获得四空出定,称之为无色界禅定。
以上十二门禅法,皆属有漏法,并非究竟。
但是行者还是可以通过此有漏的禅法的修习,从而达到无漏禅定的。行者可以通过根本的禅定的定力,逐步去除境界之中的种种见著。加以欲界六妙门的修持,其中,“数、随、止”是入定方便;“观、还、净”是智慧方便。追求入定的心态,趋近于有漏;方便圆融的智慧,趋近于无漏。此六种方法多数出现在我们刚刚起步禅修的欲界未到地。色界的四禅也有,无色界的四禅存在。
再者,十六特胜的境界,横则对应“四念处”,竖则从欲界的未到地禅定一直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禅定对应。每一个层级,每一个次第都可以生起智慧而破析红尘假象,所以是无漏。
还有一种更为细微的观禅智慧——“通明观”,也是从欲界的禅定一直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禅定,甚至于入灭定。
以上三种禅定,也叫做“净禅”,属于无漏禅的次第。
无漏禅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者是行行次第——观、炼、熏、修;二者是慧行次第。
初修观禅有六种次第,初修“九想”,在还没有完全达到无漏的修行阶段中,应用此法门对治,以破除欲界的深重烦恼。之后修习“八念”,为了祛除我们修习九想次第时所产生的怖畏心。之后再修习“十想”,破除人、法二执。在欲界的禅修层级修此十想,可断三界烦恼。之后修习“八背舍”,用以对治三界根本定中的见著。之后是“八胜处”,在诸禅定的观智之中得自在神通力。之后修习“十一切处”,为使广大无边的色法在心中生起。还有“六神通”的修习。以上是观禅的修习范畴。
炼禅,即“就次第定”,可以总括“定、观”二禅法,令身心调服柔软。当行者入禅时,历经每一个次第的间断之中都可以心心相续,没有夹杂。所以,“有定、有觉、有观”等三三昧运用自在。以上属于炼禅的修习。
熏禅就是师子奋迅三昧,顺逆次第,无论从低至高,还是由高至低,入禅也好,出禅也好,都可以做到定、观分明纯熟,随心所欲。
修禅则超越三昧,超于入禅、出禅的过程,无碍、自在、解脱。
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波罗蜜,除了诸佛三昧,而行持其他一切三昧:比如声闻乘的三昧,辟支佛乘的三昧,菩萨乘的三昧,无论是入禅、住禅、出禅,都是由根本定而生起。
声闻三昧,是由三十七品空无相等三三昧,四谛十六行而生起。
辟支佛三昧,是由十二因缘三昧而生起。
菩萨三昧,是由自性禅,行住坐卧皆是禅定三昧而生起。
菩萨由行持诸禅法,而逆顺出入八背舍;由行持八背舍,而逆顺出入九次第;由行持九次第而逆顺出入师子奋迅三昧;由行持师子奋迅三昧而逆顺出入超越三昧。所以说,菩萨行持诸禅门三昧而得诸法相种种境界。
以上是二乘的行行次第禅。因为大阿罗汉,也是可以证得超越三昧禅定的。
我们再看无漏慧行次第。由听闻四圣谛而修习三十七道品,之后得入三解脱门,然后依十六行观进一步剖析四圣谛,具足十智三无漏根,成就九修,获得九断。如此辨析声闻乘行持的无漏慧行;如果是由十二因缘入道观门,即是辟支迦罗的行持法门,也属于无漏慧行的一种;菩萨次第,成就二乘有学无学而获得智慧,叫做“从假入真,了达空相”,如此成就一切观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从干慧地得入性地,人地,见地,离欲地,阿罗汉地,辟支佛地,皆行皆入。但是,菩萨发愿救度众生,并不在某一果位上取证。而是为了众生,慈航倒驾,放弃自我的果报。如此达到波罗蜜具足圆满。
菩萨所行,以无为法而有区别。其不共禅次第,可分为:
自性禅,一切义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菩萨行持以上禅门修行,可得大菩提果。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一切佛法。菩萨从初发心修禅,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乃至佛地的整个过程,都称得上是“甚深禅定,住大涅槃”。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在“释禅波罗蜜修证”、“显示禅波罗蜜果报”的时候讲解。
菩萨行持,为通达诸禅深浅,微妙法理而具足一切佛法。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而凡夫初学禅修,则要找寻和自己契机的禅修法门,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治我们身上的不好习气。没有必要一定按照之前的顺序,一个次第一个次第的修行。在具体的行持中,会对大家一一指导。
我们也应该发菩萨乘心,行持禅波罗蜜,依照菩萨行持而学习。那么菩萨在实修的具体的行持过程中,是不是也按照之前所讲的种种次第而一一行持呢?
首先我么要明白四个概念:
次第;非次第;次第非次第;非次第次第。
非次第者,菩萨修“法华一行”等诸三昧禅门,遍观一切,平等法界,无深无浅,所以说是没有次第的。
菩萨行持禅波罗蜜,方便无碍,犹如在平坦通途之上行持,没有任何障碍。不像我们城市里边,又是双黄线,又是单行道等等设置。在通途上你怎么跑,怎么有道理,都不违反交通规则,而且很安全。
佛言,为行般若,为生般若,为修般若,非次第次第者。一切诸法空相,所以说没有什么次第可言。也正是因为诸法空相,所以,菩萨修行应该从一地到一地。
而且,不单单是菩萨,二乘修持也是一样的道理。声闻乘,初发心行持“行行次第”,从根本出禅而起修,一直到超越禅,才可以证得阿罗汉果。此为次第修;也有一些声闻弟子,遇佛宣讲无上微妙法,一时具足三明八解脱,这就是非次第。诸多佛经对此都有比较多的记载。
还有的声闻乘弟子以“行行次第”而修持,有的时候因缘合和便自然生起智慧,步入“慧行次第”修持,了知次第性空。所以从初发心一直到阿罗汉的整个修行过程,就是次第非次第。
还有的声闻乘,从初发心便开始“慧行次第”,因缘具足而发起电光三昧,在很短的时间段之内便证得果位,在此期间甚至没有很深的禅定功夫。这是因为累世修行的因缘,今生成就上上根器。这样的行者成就之后,为弥补有为法的功德,再依次的修习五种禅定,如此具足禅波罗蜜。这就是非次第次第的情况。之后我们还会在讲到“释禅波罗蜜修证”、“显示禅波罗蜜果报”的时候,更细致的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