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派佛教發展

部派佛教發展

部派佛教未分之前,即佛陀證道、弘法、涅槃、涅槃後百年間,一味和合隨佛制戒律過著簡樸修行的僧團生活時代,一般稱之為「原始佛教」。之後二百年間至西元前一百年之大乘佛教興起前,一般稱「部派佛教」時期,即佛入滅後百年,一味和合的原始佛教僧團,因戒律理解不同而起「十事」之諍,開始了上座部與大眾部的「根本分裂」。之後上座部與大眾部僧團各因僧眾習氣學風不同使然,對法的觀點與意見又產生分歧而又反覆生起的分裂則名「枝末分裂」。

大眾部第一次分裂出…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
大眾部第二次分裂出…多聞部。
大眾部第三次分裂出…說假部。
大眾部第四次分裂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即佛入滅一百年至佛入滅二百年間,由大眾部本部先後四次分裂,共有九個大眾系的部派佛教僧團誕生。

上座部第一次分裂出…分別說部、說一切有部。
說一切有部第二次分裂出…犢子部。
犢子部第三次分裂出…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住部。
說一切有部第四次分裂出…化地部。
化地部第五次分裂出…法藏部。
說一切有部第六次分裂出…飲光部。
說一切有部第七次分裂出…經量部。
由佛入滅二百年至佛入滅四百年間,上座部分裂出十一個上座系的部派佛教僧團。

各部都擁有自部的「經、律、論三藏」。
「經藏」,各部有自部編的四《阿含經》外,並別立《雜藏》為第五部經。
「律藏」,各部有不同的律典:如大眾部為《摩訶僧祇律》,說一切有部為《十誦律》,法藏部為《四分律》,化地部為《五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為《毘奈耶》,上座系的赤銅鍱部為《銅鍱律》等。
「論藏」,論典的成立,是部派佛教的一個特色。「論」是對佛所說之法作綜合討論和分析,分別經法、整理經法、抉擇經法,使佛法事理分明,顯而易見,將佛學系統化成完整的體系。因法義之諍而發生「枝末分裂」,分裂出多個部派,所以肯定各部都有各部宗義的根本論書,這裡的「論」就是「阿毗達磨」;這裡說的「論藏」,即「阿毗達磨藏」。佛教發展至阿毗達磨時代,才正式開始發展出系統化的「佛教哲學」。最重要之四大根本部派中,印順法師推斷,「大智度論」中的「句勒」,即是大眾部系的根本論書;分別說部以《舍利弗阿毘曇論》為根本論典;說一切有部有《七部阿毗達磨》,最重要的論書為《發智論》等;犢子部以《舍利弗阿毘曇論》為先,發展出自部論典為《三彌底部論》。

在中印度富庶地方興旺的大眾部,在四次分裂生出另外八部後,本部依然屹立不搖,可惜留世的文獻非常少。以印度偏西簡樸地區駐留的上座部,首次分裂後,其餘六次分裂都沒重現本部名字了,但上座部系留世的「阿毗達磨」現在流傳依然。

參考:1.平川彰《印度佛教史•第二章部派佛教》莊崑木譯,臺北商周出版2002年 2.〈阿毗達磨宗派理論概觀〉2009年 第一課講義~第四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