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庄子《齐物论》的意旨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齐彼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彼此彼此”,也是这个道理。“彼是,方生之说也。”“彼是”是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新生的学说和理论。“齐彼是”还是一种方法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彼与是不互相对立,就叫做“道枢”,“道枢”就是循环,就是围绕“道”这个中心而循环往复,无穷无尽。“道枢”就是“齐彼是”的方法论。
2、齐是非。“是”、“非”的存在,是以“彼是”的存在为前提的。既然“彼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是非”也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为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因为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非”,就没有“是”,二者互相依存,对立而统一。既然“是非”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就不必要把二者分那么清楚圣人们都是不由分说而“照之于天”,就像日月普照那样自然而然,原因就在于此。庄子是把“齐是非”当作一种方法论来倡导的,正确的是无穷的,错误的也是无穷,与其劳神伤身地去探究“无穷”,不如“以明”,像日月那样无为自然,普照天下。“以明”就是庄子“齐是非”的方法论。
3、齐物我。庄子的“道”是宇宙万物的“造物主”或“天下母”,人与物,我与物,都是“道”的化身,其根源都来自“道”。所以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来体现它。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明,庄子连续用了几个比喻,“故为是举莛与楹……道通为一”。阐释天地万物从“道”的高度来看,它们都是一样的。“唯达者知通为一”,只有通达的人才能通晓“道通为一”的道理。经过铺垫之后,庄子抛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一结论。从“道”的观念来看,天、地与人是同等、共存的,万物与我是一样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庄子不仅将人上升到崇高的地位,与天地同辉,而且还怀有博大胸怀,将万物与人并列,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桎梏,破除了人类的无知与傲慢,将人与物平等对待,具有深刻的生态价值和普适的伦理价值,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4、齐生死。庄子的生死观是辩证的生死观。“方生方死……方不可方可。”死与生都是以对方为依据的,从“道”的角度来看,死也就是生,生也就是死。“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无形元状,变化无常,庄子把死与生看成和天地一样自然。能把生死当作自然的旅程看待,其实要有高超的胸襟。“予恶乎……不知归者邪!”从这样的反问句来看,庄子对“生”并不感到高兴,对“死”也并不感到厌恶,对生、死是一视同仁的。不仅如此,庄子甚至还将死当作“至乐”来看待。

伦庄子《齐物论》的意旨

庄子《齐物论》主旨是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阐释的。
第一: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大方面进行论述。从主体方面来说,庄子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人们称事物为“彼”或“此”是相对而言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已,站在此的角度自称就是“此”,称彼为“彼”,站在彼的角度情况相反。“彼”和“此”是相对于对方而言的,所以说任何事物没有不是“彼”的或是“此”的,此也就是彼、彼也是此。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事物判断也是不同的,证明人们任何判断都不足以作为定论。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特性,而人们在判断事物时,不同的人喜好不同,对事物是非认识不同,谁的判断也不是固定标准。庄子证明了主体不同、认识不同,任何判断事物的固定标准都不存在。
万事万物从生到死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充满偶然与必然的过程,其认识自然也随之提高或僵化不前,应顺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忘记任何的限制和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庄子在文章的结尾用了庄周梦蝶的隐喻,言尽而意无穷阐释了《齐物论》的真正主旨。“不知周之梦为胡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化为蝴蝶,蝴蝶化为庄周,万物化而为一。不知道庄周与蝴蝶那一个是现实中真实的此在,根本无法确认,人类自己无法弄清自己是谁,更别说去认识无穷的宇宙和人世社会了。但庄周与蝴蝶必有分别,我们应顺于自然、应物而变,这就是物化。在有限的经验世界体验无限,在不自由的社会中怀有自由的心境。
  第二:探求《齐物论》主旨的现实意义
  庄子寻求精神自由的勇气和淡然态度,给予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精神启迪和心灵再次撞击。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重新认识自己、正视他人、从容面对未来。庄子说:“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由于受到以前固有知识限制和影响,感受不到自然的无声之声――天籁,更无法理解“吾丧我”自由自主的真境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思想认识确立价值标准,但这些认识是世俗社会强制灌输给他们的,坚持毫无意义,统一的标准也不存在。现实世界是分立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特点,而纷繁复杂的具体物是人为匡定的。以“道”观之,它们只是道衍生的一种方式而已,万物的本体道是一体性的、生生性的、自由的,这是万物最根本的状态。所以没有一个固定化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或标准,人类对万物加以重新规定,把经验对象固定化,从而生活在这个经验常识建构的世界中,往往会受到僵化和固有经验知识的束缚。

waicheng的头像

《庄子》的“齐物论”中,“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

《庄子》的“齐物论”中,“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依莊子看來,世上的人事物都是因為時間、環境及主觀認識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