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论典

对于《大毗婆沙论》、《俱舍论》及《顺正理论》,这三本论书,其实是非常陌生。在修了这堂课之后,却常在作业及课本上看到这两本论,今天大概了解一下。

印度部派佛学里说一切有部思想的起源,是和佛灭度后一些论义师的提倡阿毗昙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一部后来信奉的古典阿毗昙凡有六种,通称《六分毗昙》,也成为《六足》论。其中,可做建立有部学说典据的,要推《识身足论》。相传此论是提婆设摩(天护)所造。提婆设摩的生平无考。从论文开始一部分驳斥沙门目连的 [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说法来看,它正对南传目莲子帝须所集《论事》一书的重要主张而发。《论事》是在第三结集后才发现。那么,发表驳论的提婆舍摩至早也生存与佛灭后第四百年中了。

到了佛灭后五百年,迦旃延尼子著《发智论》将有部各种学说作了严密详明的组织,一派的规模才算完成。此后因流传区域的扩大,更有了迦湿弥罗和各地方的小派别。在迦湿弥罗的论师称为迦湿弥罗的论师,余地的称外国师、健陀罗师、西方师。这些论师除了《发智论》外,还兼用了其它论师,像法胜的《阿毗昙心论》、世友的《问论》、妙音的《甘露味论》等等,意见分歧,莫哀一是。

在学风上,外国师等也和迦湿弥罗师的一味保守的异趋,走上了自由批判以理为宗的途径。及至迦腻色迦王以后,迦湿弥罗师得到统治阶级有力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排斥异己,便发起了《大毗婆萨论》的结集,将解释《发智论》不同的说法主意判定,归于一尊,于是有了毗婆沙师的称号。有部学说发展至此,可谓告一段落。跟着来的便是新兴大乘学系龙树、提婆诸大师和成实论作者诃黎拔摩等的反对,在他们的著者里都对《毗婆沙论》所说的彻底加以批判。这自然也影响到毗婆沙师,多少也会使他们改变一些主张,不过现在除了梁唐两代的译本上发现少数异文而外,还没有详细资料可举。在后到佛灭九百余年,世亲论师在阿踰陀学通了当地流传的婆沙论义,受到自由学风的熏陶,终于写成《俱舍论》,采用经部的主张,纠正毗婆沙论师种种偏颇见解。
世亲论师虽一面以说一切有部教学为标准,然亦以批判态度介绍经量部与大众部等学说,以‘理长为宗’之立场造俱舍论。又大乘经典及大乘论书以有部教学为基础,或为破斥有部而作的占多数。故此一以批判态度将繁杂之有部教学整理而成之俱舍论,乃广受大小乘学者之珍视。本论基本反映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之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之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之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一)界品与(二)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三)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之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之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之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四)业品,说明轮回之原因,并细分业之种类。(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六)贤圣品,则将悟入之阶位分为凡夫位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之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之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七)智品,则是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之智慧,并说明十八不共法。(八)定品,除说明产生圣智基础之禅定外,复说明四禅、四无色定、三解脱门、四无量心等其他禅定。(九)破我品,则是站在无我之立场,以破斥犊子部之非即非离蕴我及胜论之我等,即明示无我之道理。
这激起了众贤论师的愤慨,连续著作《顺正理论》(原名俱舍雹论),意欲给俱舍以致命的打击、竭力为婆沙辩护,可是暗中也偷换了一部分说法,所以后来称呼他的学徒为正理师或新有部。

传统上的说法,世亲造《俱舍论》是为了诠释《大毘婆沙论》。但在日本俱舍宗的研究中,开始认为《俱舍论》的范本是《杂阿毘昙心论》而不是《大毘婆沙论》。至木村泰贤时,比较《俱舍论》与《杂阿毘昙心论》的内容,考证认为《俱舍论》是以《杂阿毘昙心论》为范本,进一步发展而成。如印顺等人的研究,也认为《俱舍论》并不是全然肯定《大毘婆沙论》,而是参考经量部的说法与《杂阿毘昙心论》的架构后,对说一切有部的学说进行的重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