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一、运用佛教理论化解现代人的心理疾病  
心理上有了毛病,要用什么心药来医治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为了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种顽强的心病,譬如贪病若不持戒律以去除,心必定随着贪欲四处纷飞奔逐;瞋病若不修禅定以根治,心则生活在焚烈的火焰之中,很难做到「如如不动」的境界;痴病也唯有智慧才能治疗,因为智慧能够照破痴暗的无明,让我们的心恢复光风霁月的本来面目。

二、运用佛教知识改善人际关系   
在佛法中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即:“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可见,人际关系无论是在社会交往中、佛法修持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佛教特别强调“摄受众生、亲和众生、与众生为友”。这种摄受的理论方法,其实就是人际关系学,而这些理论和方法,也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作为佛教徒,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必须在出世与入世的协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圆融无碍境界,将人际关系变为有利于处事与修行的法器。而佛教的四摄法,正是有利的法器。因为四摄法是以慈悲利他为出发点 ,并达到帮助他人摆脱烦恼、获得解脱为目的。所以,它们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中,还对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思议的积极作用。在生活中,我们若能依此而行,必定会拥有一个和谐、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佛法修持中得到“法喜”的现实体现。

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佛教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列为人生之首务与大本。佛法四圣谛中第一苦谛,便专门回答人生观问题,就广义言,四圣谛中的集、灭、道三谛,及三法印、一实相印等佛学基本原理,戒定慧三学及菩萨行六度,皆是关于人生观问题的答案。小乘修行道的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大乘菩萨行六度,前五度皆以般若为导,正见与般若的首要内容,便是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生活的智慧。

Leo Liu Zheng的头像

大乘佛教的意义

我们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充满了种种的矛盾,人跟自然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自我的身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造成都可以说是由于我们人的自我的异化。哲学上讲的异化的含义就是本来我们创造出这样的东西来,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获得更充分的自由,更大的自由,结果反而被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束缚住了我们自己,这就叫做异化。
 
  现在的社会,一方面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我们有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沦为神的奴隶,对于神盲目信仰;或者我们就沦为物的奴隶,成了追逐物欲的这样的东西。现在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张扬,现在也是很时髦的。在这种自我中心、自我张扬的过程中间,实际上造成了大量的人格的分裂。这中间核心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失落。
 
  我们看历史上哪个思想家最强调一个什么理念的时候,肯定这个社会这个问题最严重。所以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强调要自我凸现,自我中心,自我张扬,自我体现等等,恰恰说明我们自我的失落。拿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无限膨胀的结果。
 
  针对这样一问题,佛教给予我们现在的社会人生是大有补益的。佛教强调认识我的本来面目,不仅要认识,还要觉悟。那么人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清净,或者说空。按照通俗的话来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拿物质的事情来讲,我们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面,我们又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你能带走什么?可是人的精神成果,精神成果是可以带走的,死了以后,很多精神财富消失了,这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这样一些无形财产,我们怎么样来保护的问题,怎么样来继承的问题。
 
  所以,认识到了本性清净,认识到了一切现象世界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那么你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智慧,就是般若的智慧去消除你的分别心,放下你的执着心。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我们需要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逃避现实,要在现实中间去怎么样完成人格的培养。佛教是要大家注重当下,我们要学在当下,行在当下,悟在当下,证在当下。佛教是智慧和慈悲这两个根本的精神。这两个根本的精神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叫做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是上求菩提,即上求觉悟,下化众生。觉悟人生就是上求菩提,奉献人生就是下化众生。这两个是又分不开的。由觉悟而积极地奉献,由奉献而不断地提升觉悟。佛教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意义还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佛教的慈悲精神去弘扬,去发扬,人人都发挥他的慈悲的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和谐,也就会和平。佛教的无分别心,不局限于哪个国家领域,而是世界大同,宇宙万物的和谐,这才是对于世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