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论说中论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历史的年轻时期

龙树菩萨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祂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初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在印顺导师印度佛教历史中,把佛教的发展比喻为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分成小孩、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青年是人的一生的成熟期,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体力与精神最为理想,可以勇敢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时青年也应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因此青年时期完成事业基础,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设定,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龙树菩萨是佛后五百年出世的,有部的部派佛教的发展出现了“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论说,离开了佛说的缘起论的空观。有部的论点是指一切法,不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乃至宇宙森罗万象的本质,都俨然恒存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绝不会有所间断。说一切有部认为,无为法是常住性,有为法的体性也是贯通三世而不断灭,一切精神(名)、物质(色)的现象,都是真实实有的,从时间观念来说,一切时(过去,现在、未来)也是普遍存在的.《顺正理论》51卷曰:“诸有处俗及出家人,信有如前所辨三世,及有真实三种无为,方可自称说一切有,以唯说如是法故,许彼是说一切有宗。”有部之所以得名,是由于主张一切法体有,承认三世实有。 “真谛疏及清辨第一说,此部是主张一切法(三有为、三世与三无为),皆是实有故,名说一切有部。”有部以为;万有体性恒有,三世真实存在,有他丰富的教证和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俱舍论》2卷中颂曰: “三世有由说,二有境界故,说三世有故,许故一起有。”意思就是说;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主张,有它酌理由言说,二种圣教量和“识有境” “业有果”二种理论依据。所以说:“三世是实有的,并允许定说一切法体恒有。所谓二种契合佛说的:一,《杂阿含经》2卷曰;着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五(异译作胜与劣),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何为受?一切受,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佛在说法当中,流露“三世实有”的意趣。
中论是否定法体恒有的主张,因此认为龙树把大乘的理论安立,破邪显正。中国八大宗派以龙树为主师,大乘佛教在东方大力发展,因此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中国汉地佛教,自隋唐以来,一直即以大乘佛教为主。汉传佛教也事实上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与承传者,并弘扬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而北传佛教的另一支晚些时候传入西藏,形成藏传佛教。
印顺导师论说中论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历史的年轻时期应是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在佛教的判教中显示了佛法的流传的因缘,佛法是要因不同的根性来教化众生,不同根器要有不同的条件的发展因缘。佛教初期中国是传教是来者不拒的,中国有上座部的传教,可是大乘的思想才比较容易汉化。佛教年轻时期是一个美好时期,以隋唐以来可见一般,同时也理解了空的思想是一门佛教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