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MC6226 佛学研究的特别论题:中国佛教建筑及园林艺术

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國傳統叢林建築風格及園林精神。叢林建築與園林往往彰顯著佛教的宇宙觀,是曼荼羅的另一種演繹。學員於修讀此課程後,期望能透過認識叢林建築及造園藝術,活潑地理解大乘佛教的深層義理,明白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課程首先介紹唐代敦煌壁畫的淨土建築、繼而探索宋代五山十剎圖,進而介绍一些日本奈良、京都的現存佛寺及園林,最後詳細介紹香港志蓮淨苑的唐式木構建築特色及南蓮園池所彰顯的佛教園林意涵。

淺談《大日經》的地位與旨趣

《大日經》是整個密教經典中的代表,在密教發展史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經中整理了自陀羅尼時期以來的密教,讓密教建構出完整的學說和教義系統,注入更多佛教理論上的內涵,對日後密教影響至矩。若說後期持明密教越受印度教和民間宗教的影響,那《大日經》正好發揮了撥亂反正的作用;若說早期密教只注重事相,那此經正可達致事理兼重,定慧雙修的效果。

無我:我為蘊化

佛教的「諸法無我」,確在是反對婆羅門教的「大梵即我」的觀點而產生的。婆羅門教的「梵我論」表面上將「我」與「大梵」地位等同,然而實際上「人」只能俯首聽命於「大梵」,所謂「梵我合一」的解脫卻成為當時思想的限制。原始佛教主張諸行無常,世間事物並無單獨不變的實體或主宰者,皆為眾緣假合而成就。因此,世上更沒有對萬物決定作用的我或靈魂存在,人只是由形體和精神組成,即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假名為我。

秘密大乘佛教有關大日如來的信仰

密教與顯教相對,是大乘佛教的判別。顯教是如來應化身﹝釋迦﹞的逗機方便說法,密教是如來報身﹝大日﹞的秘奧真實說法;顯教說歷三大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而後成佛;宓教則依於大日如來自受用報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之法,及普賢金剛蕯埵他受用報身之智,現生遇曼荼羅阿闍黎,乃至灌頂受金剛之名號,由此而得甚深不思議法,超越二乘聖者及十地菩薩,即身成佛。

如來藏思想之義理及特色

「如來」,是佛陀的十個名號之一。在《大智度論》中,音譯為「多陀阿伽陀」﹝《大正大藏經》二五‧七一中﹞,包含三個意思:
一、「如法相解」:這是就智慧的通達一切法的真相﹝真如﹞而說的,也簡稱為「如解」。
二、「如法相說」:就是恰如其分的說法,如實、不誇張、不錯誤,也簡稱為「如說」。
三、「如諸法安穩道來」:就是說一切佛,都是經由相同的安穩道路﹝修行方法﹞成佛的,簡稱

唯識思想中〝三自性〞與〝三無性〞之義理

所謂「三性」,就是隨名言區別而來的:
一、以名言表示而執為實有,這樣所得的認識是不實在的分別,謂之「遍計所執性」;
二、遍計執亦非憑空而來,是有所依的,它所以的自性,謂之「依他起性」﹝即依各種因緣而生起﹞;
三、安立在依他起性上的遍計執當然是不真實的,去掉它就能得到諸法的真實性,這樣所認識的最完備,也最真實,謂之「圓成實性」。

龍樹的思想著作及其特色

在龍樹一生之中,從事著作的時間很長。人的思想,尤其是一個大思想家,思想的幅度會隨著年鹷及環境的不同而有伸縮變動,所以,我們由龍樹的全部著作來看,他的思想內容是復雜的,甚至是有自相矛盾的。因此,龍樹思想的不能自相統一,說有三點理由:
1.著作的時間有先後。
2.著作的對象因了大乘、小乘、外道的異執不同而各有異說的方便。
3.著作的對象為了誘導不同時地階層的群眾而用各種方便的異說。

大乘佛教興起之淵源及其與部派佛教之關係

大乘佛教是在部派佛教以後興起,部派佛教是由原始佛教而發展的,大乘佛教是由原始佛教而發展的,大乘佛教乃是繼部派佛教的發展,再回到佛陀的根本精神的復興。

說一切有部與大眾部在〝現象論〞與〝心性論〞方面的思想差異

1.現象論:觀察萬有的活動,為現象論。
大眾部主張「現在有論,過未無體」。有部則主張「三世實有,法體恆有」。同樣是
說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同樣是把萬法的變易,放放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三
個位置上來觀察。

〝阿毗達磨〞之意義及特色

部派佛教的文獻稱為阿毗達磨﹝音譯為阿毘達磨或阿毘曇,也略作毗曇﹞;阿毗達磨是「法的研究」的意思,譯作「對法」。「法」雖然直接佛陀所說的教理,但同時也意味著由佛的教導所表現的真理或實性,即研究教法,發現實性、真理,稱為「阿毘達磨」。因此從佛陀在世時代,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