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文化薈萃

西藏以藏傳佛教思想為主流,位處高寒、地廣人稀、生存環境極薄弱下,除了經書,以藝術形式的佛教文化發展大放異彩,造像、雕刻、繪畫、音樂、酥油花、沙壇城、吉祥圖案、甚至誦唱和歌舞等等,都是僧俗共享的弘法和修行事物,從各各方面深深滲透於藏民心中。宗教義理化成有趣的和通俗易懂的,讓接觸者觸動,關注思考甚至產生共鳴。

主要表現西藏宗教內涵為主的卷軸畫,有「藏族百科全書」之稱的「唐卡」,當中有一最普遍流傳和無處不在的---〈和睦四瑞〉圖。是藏傳佛教區,最家傳戶曉的唐卡題材,幾乎每家每戶都掛著它。

內容主要有四種象徵吉祥的動物---象、猴、兔、鳥。傳說鳥含來種子拋地上,兔在地刨坑埋種子,猴以樹枝圍護幼苗,象勤用鼻汲水灌溉,各盡己能的呵護下,樹長參天果實累累。於是象站樹下背立猴,兔踏猴膀鳥在頭,合力登高摘果共享。有否注意到會飛不愁吃不到甜美果子的鳥,也參與沒牠不成的取果行動,這是愛也是慈悲的自利利他菩薩行,大乘佛法的精神。傳遞藏人希望過尊卑有序、愛幼敬老、和睦共處的如法生活。

引申自《釋迦牟尼本生傳》故事:小鳥為過去未成佛的佛陀,兔、猴、象分別為阿難、舍利弗及目犍連三位尊者的過去生。開示:如法地遵從社會道德秩序的自利利他生活的重要性。寓意:佛陀帶來的佛法種子得以傳承,普攝三根,利樂有情。

瑰麗的佛畫,蘊含藏人對佛教所理解的深義,經過千年的沈澱,成為高原的奇葩。這有賴祖師大德視圖像為一弘法利生的方便之門,大量研繪於寺院牆壁,供人瀏覽,又為了彌補不能移動的壁畫與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間之落差,可移動的壁畫---「唐卡」,就應運而生了。簡單的圖像,裡裡外外蘊涵深遠的佛法和倫理的關懷,薈萃著藏傳佛教獨特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