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佛說?

所謂「佛說」就是指佛親口所說的嗎? 我們該如何來決擇?請提供您的看法。

何谓佛说?

何谓佛说?
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又,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说:佛经一般都要在前面加上一个“佛说”,例如:《佛说阿弥陀经》等,因为这些佛经都是佛口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所以称为“佛说……”,并且与经文开头的“如是我闻”相呼应。总之,谓佛所宣扬的教义。

SIK CHUEN YAN's picture

應驗證並非考證

不應執實有法,一切隨因緣而和合。

依諸大乘經的意見,「不違法性相,是即佛說」。

「佛語具三相」:一、修多羅相應,二、不越毘尼,三‧不違法性。

同時,若執著大乘經典非佛說,這是一個最大的業障。因為諸佛具有三個因緣,怎麼會無功用心捨而不預記呢?

一、無功用智恒起,是眼恒見。

佛的無功用心有大智慧明,是恆生作用的。佛的五眼恆常地洞察過去、現在,未來,怎麼能說佛既預見而不記呢?

二、恒作正勤,守護正法。

佛大慈大悲以法救護一切眾生,而正法流行世間,佛亦常不懈怠地守護之。所以,若真有假造大乘的事,佛是不可能捨之而默然不說的。

三、如來智力,無有障礙。

由此三因,汝言:「捨而不記」者,不應道理。

佛的智慧力無有障礙,無事能蒙蔽他。所以,佛不是因為沒有預見,不知故不記,也不是知而默然不記、不守護正法。因為上述三個理由故,若真有假造大乘佛法之事,佛一定會預言的。

所以,若說:「佛無功用心棄捨此事而不作預言。」是不適合的!

從佛法流行於世間的情況中去理解佛法的實質,再配合佛教自身的勘辨標準,這才是「佛說」的真義。

佛說或非佛說的爭論是小乘人士針對大乘思想的出現,而製造的事

佛說或非佛說的爭論是小乘人士針對大乘思想的出現,而製造的事端。佛是覺者,他教導眾生解脫世間的煩惱方法,可從佛滅後結集的經論上獲知。而小乘人卻注重表面上,用語言的教法,而視說法為佛法,而忽略世間眾生的溝通方式除語言外,身體的反應(行為),腦內的想法都包含其中。所以只要所表現的法,不論用何種形式,能令眾生獲得解脫又合乎佛傳授的根本法理(三法印),則是否佛親自說,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如龍樹菩薩的著作<<大智度論>>卷二說「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 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T25n1509, p66b04-6)這裡已交代,佛說或非佛說都不重要,只要是善法便是了。

何谓“佛说”?

我想,“佛说”的争议和后人是不是借助前人所说来理论有关吧。

儒家,道家,墨家,中国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说他们得思想源自尧舜,都称尧舜为圣人,但是儒家,道家,墨家等等的思想也未必是一致的。但是可能是为了增加的各自的公信力,每个人都说他们的圣人是尧舜。还有更奇怪的事儿,三代以后就没有圣人了。儒家等等都可以说是创教人个人的思想,但是他们都不这样说,反而说他们的思想源自三代的圣人。甚至,我们可以说宋朝的理学,本来是可以自立门户的,可是朱熹却认为自己是儒家。

我想说的是,是创始人的情意结吧。比如说,我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为了让别人认同我的看法,我借助某某人的名字,我可能写本书,说明我的思想,但是我假借别人的名字说这书是某人做的。中国古代不是有很多伪书吗,就是这么来的。

同样的,大乘思想不管是谁先说的,也可能是某人受佛陀的思想影响而有的,也可能是某些人对某些经典,给与自己的阐释而产生的,但是为了各自的原因吧,都说是佛说的,比较有公信力吧。

但是我想重点不在于教义是谁说的。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理,这真理可以是耶稣说的,可以是佛说的,也可以是任何人说的,但是谁说都不会影响这真理的真。所以我认为什么事佛说,某些东西是不是佛说,是很无谓的争论。

何謂佛說?

感謝大家提供這些寶貴的意見及資料。考試也將會圍繞在這些課題上。謝謝。

何谓「佛說」?

「佛說」,未必是佛所亲口宣说的。
我个人同意印顺法师的见解是正确的而值得我们去思考。
法师认为:
「佛說」只是「佛法」落于世谛流布表现之一,「佛法」才是根本而重要的。
「佛法」是不限于口说的,它也包括佛陀的身,口,意三业,待人处事。
「佛语具三相」为定义;依大乘经的意见,「不违法性相,是即佛说」。

真如法師回應

「何謂佛說?」
末学尝试依《大乘佛教典藉》课本之第二章「大乘非佛說的论诤」来作答:

小乘部派佛教行人质问大乘菩薩行者:大乘非佛說?
他们怀疑大乘經典的来历?有何证明大乘經典是佛亲口所說?

A)印顺导师认为:
A1.佛说或非佛說,各人见解可能不同,但有一个关键,即其弘传的佛法(大乘法),是否在世間如法(符合三法印)及正常地(适应时代所需或区域之演变)传播,而且各大乘佛教之传承皆有其起源、发展与流布的情況。更以经上定義之「佛说」标淮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依诸法之恒常普遍恒说,来论定大乘是佛说。
A2.佛法不只限于佛亲口所说,如果能把佛陀的教法实修在身口意或待人处事中,这也是佛说。
A3.「佛语」具三相:a.修多罗(sutra)相应;b.不越毗尼(Vinaya);c.不违法性。而大乘经特强调:「不违法性相,是即佛说。」

B)印度大乘祖师之回应:
B1)龙树菩薩在《大智度论》卷100说:「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薩,亦访将阿难集是摩诃衍。」强调大乘经是阿难尊者与文殊菩薩共同集出的。因此,证明《大乘藏》与《三藏》是同时存在。
B2)菩提流支在《金刚仙论》卷1的说法:有三位阿难,各别传持大乘、中乘、小乘的法藏。

C)中国大乘祖师的立场:认为大乘从部派佛教中流传出来。
C1)隋﹣•吉藏法师依真谛三藏法师之《部执异论疏》,在《三论玄义》的详细说明;
C2)唐﹣•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说明界外有大众部之《五藏》结集,其中之《杂藏》,后耒发展成为《菩薩藏》。

所謂「佛說」就是指佛親口所說的嗎? 我們該如何來決擇?請提供您的看法。

师父与同学们

个人见解而已

与其探讨是否佛说,不如探讨当中的思想核心,《大般涅磐经》提到,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六祖坛经》是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典籍,但是里头所教导的恰恰与大乘的思想是一样的。

尤其在末法时期的社会里,有许多打着佛教的名号宣扬“佛说”的道理的附佛外道,所宣说的观念及观点,与经典的含义背道而驰。
附佛外道宣扬“佛说”的道理,其实都是“速成”道理而且讲求的是外在的重于内心的修行方式。与佛说的正好相反。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都是要踏实的去修行去实践,在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看似有捷径,简单只是在念佛,但是要念到心无杂念一心不乱,是不简单也没有捷径。
布施,看似只是于外在修行,但是在过程当中在内心所学习到的所体会到的更为重要。
布施除了是种福田,其实懂得舍下放下从中就减少心中贪念的负担,而得到内心的快乐。

其实“何谓佛说”在这纠缠,久而久之会不会只停留在“佛说”而已,变相成为一种执著,与其在口“佛说”,不如在心学佛。
实践上体会,总比纸上谈兵来得实际。

謝謝提出您的看法。論壇部分的题目,將會围绕着末期考试的题目

謝謝提出您的看法。論壇部分的题目,將會围绕着末期考试的题目。

"佛說"究竟是甚麼?

是否佛說真的那麼重要嗎?想當初第一次結集,是基於當時人們對佛陀的懷念、有弟子認為環境轉變而放棄修行⋯經、律、論的出現都有其不同的背境,重要是針對當時面對的挑戰、責難。今天,何謂佛說,要從何處尋覓?
「維摩詰經」的"入不二法門品"中講述維摩詰回應文殊之問時其表現是"時維摩詰黙然無言"。這裡所表現的是:離言、無有文字語言,這才是真的佛說!所謂"依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MC6209大乘佛教典籍:第十章:「維摩詰經」的思想p12)
學佛,除了理論的探討,更不可忽視了修行和實踐。這一點往往被人所忽略。
一點題外話,佛教藝術中,佛陀的造像不少是禪定印呢!
粗略地說了一些看法,還請師父和同學多指教。

謝謝提出您的看法。論壇部分的题目,將會围绕着末期考试的题目

謝謝提出您的看法。論壇部分的题目,將會围绕着末期考试的题目。

「佛法」才是根本而重要的

在整个大乘非佛说的论调中,「佛说」一词,可说是其关键之所在。故对于「佛说」之深义,必先有一正确之认识。在一般的认识中,「说」就是口说,指语言声音的传递与表达,也就是专重于声尘对耳识之作用。如「佛说」,就是指佛的亲口所说,佛的语言表达。所以一般人一听到「佛说」,总会直觉认为就是佛的亲口宣说。由于将此种对「说」的一般观点引进佛教中来,拿来用作「佛说」的评定标准,故产生了「大乘非佛说」之论调。
这是说因为大乘经不是佛亲口说的,而是余人自作的,故不可信。这种说法之产生,除了佛教经典之来源问题外,其根本的征结点还是在于是否佛的亲口宣说上。故大乘非佛说论的之所以产生,大乘典籍之来源是其一,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对「佛说」之定义。对于「佛说」,印顺法师则另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法师认为是否「佛说」,佛教中自有一套评断方法,决不可混同外人俗解。而且「佛说」只是「佛法」落于世谛流布的表现之一,「佛法」才是根本而重要的。

cheng kit ying's picture

何謂「佛說」?

大乘非佛說這爭論由來已久,要討論這問題時,我們首先要介定何謂「佛說」,「佛說」即是指用語言的傳遞及表達出來的意思,也就是一般人認為之佛陀親口所說。一般人用此為標準,因此而產生大乘非佛說的論點。只要稍為認識佛教歷史的人,都知道佛經都是佛滅後才結集出來的。大乘的經典更遲於公元一世紀後才出現。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大乘的確非佛說。
但「佛說」在中文的文義可有以兩種意義:一.是佛陀親口所說的言語,二.是佛陀的說法、主張及道理,佛法的道理是表現在佛陀的行為與身教中,如身、口、意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待人接物的態度等等……。由此可見「佛說」二字並不是單是表示佛陀親口所說的言語。我們可參考以下經文: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的身沙波樹園。這時候,世尊用手拿起少許身沙波葉,然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我手上拿著的樹葉多,還是身沙波樹園內樹上的葉多呢?”“大德,世尊手上拿著的樹葉很少,身沙波樹園內樹上的葉很多。”“比丘們,同樣地,我從無比智所知道的東西,有很多都沒有對你們講說,只有很少對你們講說。”

由此可知,佛陀親口說的法是有限的,我們是要佛陀手上的樹葉呢?還是要樹上的樹葉呢?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終佛陀卻說並未有說一字。之所以這樣說,是怕眾生執著佛陀的說法。“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法是靈活的、深廣的、無限的。因此如印順導師所說,只要符合三法印的即是佛法,可須介懷是不是佛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