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聽講後再作參閱的明白點

‧上座部和大眾部爭執的內容,有種種異說,但針對性是對佛說的解釋方法和看法有根本分歧。
上座部對佛說採取「分別說」的態度,對佛說的解釋方法和看法上有根本分歧;大眾則主張「一說」的態度,認為佛說要
全部肯定。由於這種差別,上座部就被稱為「分別說部」,大眾部被稱為「一說部」。

‧ 在第三結集所編輯的《論事》,是議題,把各派不同論點列舉出來,並刊定其是非。《論事》第一品就提出了補特迦
羅 有、無的問題。公開主張補特伽羅有的是犢子部,其他各派雖未公開承認,却是默許的。堅決反對的是目連子帝
須,屬化地部。

‧各部派的主張,即反映在各自的三藏中,特別是論藏,係統地反映出他們的學說觀點。訶梨跋摩所造的《成實論》目的是 為了評議各部派的說法。因此,他歸結各家的根本主張為十論。十論是:
1.法,客觀存在是否實在?不僅講現象,還講時間,就是說,現在實在,過去、未來是否實在?這叫「二世有無」?
2.一切有無?即一切現象是否都有?
3.「中陰」有無?人死再投生,中間的過渡狀態叫「中陰」,有沒有這種過渡?
4.漸、頓現觀問題。在實踐上領會四諦謂之現觀,這種現觀是漸得還是頓得?
5.羅漢有退還是不退?
6.隨眠與心相應還是不相應?
7.心性是否本淨?
8.未受報業是否還存在?
9.佛是否在僧數?
10.有無人我?
上座部對十個問題的主張是:
1.否定二世有實體。
2.認為並非一切法都實有。
3.否定有中陰。
4.現觀是頓得。
5.主張羅漢不退。
6.隨眠與心不相應。
7.主張心性本淨。
8.否定未受報業有體。
9.上座各派對佛是否在僧數看法不一致,化地特別主張在僧數。
10.否定有人我。

‧上座部對境行果的學說要點:
境的理論,原始佛學階段是把重點放在人生現象上的,以人為中心。而人是五蘊合成的,所以又歸結到對五蘊的分
析。到了部派佛學阰段,境的範圍擴展到宇宙現象,分析就隨之而擴大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行和果是在實踐方面的。上座係將解脫的主體之於心,逹到解脫,就謂之解脫了。
上座部以「心性本淨,客塵所染」。認為心可以解脫,解脫的方法是去掉客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