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與中國文化思想

佛教入華於兩漢間。 漢初失意文人政客, 好老莊之學。 秦始皇梵書坑儒, 儒典廢衰。 漢高祖始復儒學, 至武帝時董仲舒罷黜百家, 獨尊孔孟, 儒家典章制度。 漢代思想為儒家與道家兩大流。 民間由巫術信仰, 發展至占星、 卜筮、 方術等等。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打通及頻繁中西交通, 佛教藉貿易順勢由西域諸國流入中國。
佛教來華於東漢64年或65年, 中土正值盛行方術迷信。 道家流派黄老神仙方術尤其盛行。至東漢末年, 隨道家思想、 奉老子祖師、合陰陽五行和鬼神方術, 漸成道教。
道術呼吸吐納等修道方法, 與佛教禪定等修習有某些相似地方。 安世高譯 <<安般守意經>> 等、 支婁加讖譯 <<般若三昧經>> 等。神仙道術與佛教神通也有相似地方。漢譯彿典 <<四十二章經>>
描寫佛陀為「輕舉能飛」的「真人」、 阿羅漢為「能飛行變化, 曠劫壽命」。
早期道教以符籙治病、 煉丹延命為主, 教義學說簡單、 儀軌教條不完備, 相對地佛教這各方面比較成熟, 道教最初往往將佛教引為同道, 補其元素不足和借鍳取用。 道教雖始佛教衝突, 在互相影響、 模仿、 抄習、 乃至融合共存。
佛教早傳, 漢譯佛典多借用道家術語, 讓中國人從文字及義理溝通及理解佛教。 兩晉時期, 「格義佛教」流行。 <<般若經>>自東漢傳譯, 經三國兩晉, 風行社會。 魏晉盛行玄學, 因<<般若經>>思想與玄學有許多相似地方、 一些重要命題、 概念和論證方法也有相似之處, 例如玄學的「無」與佛學的「空」, 玄學世界本體之「無」與佛學「空」有相似之處、 玄學「言意之辨」與佛教「真俗」二諦, 文人學者重視, 佛玄合流, 佛教踏過中國學佛思想領域。
佛教來華, 儒家文化衡突, 尤其佛主個人修養解脫, 而儒以家庭社會忠孝義。 佛教妥調倫理名教, 如 <<四十二章經>> 提出「孝其二親」、 佛教「五戒」比同倫理綱領「五常」。儒家强調人的價值, 提倡積極入世, 重視人的本質和人性探討, 以性善論為主學說, 但佛教是追求出世解脫, 注意人生苦難分析說明, 超脫生死輪迴, 出離人生苦海的人生理想。 佛家在儒家重人事、 心牲、 主體思想下, 將抽象佛性結合現實人心人性, 發展佛性論及心性學說, 主體與世間體用, 「出世不離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