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吉藏的“中道實相”思想 吉藏(549-623),“中道實相”是吉藏三論宗的基本理論,它是在三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探其源頭是龍樹《中論‧觀因緣品》中的“八不偈”與《中論‧觀四諦品》的“三是偈”。“中道”者,是〈三是偈〉所說的離空假二邊。吉藏認為,中道就是對世間與出世間對待的破除。又中道也可以通過“不二”的概念來表述,所謂“不二而二,二諦理明;二而不二,中道義立”,就是指中道思想。“實相”者,實相本無名相,只為眾生故,強名實相。 八不偈“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八不偈,是在批判緣起法上的種種“謬論”,指出單純執著生滅、常斷、一異、來出等,是不正確的“戲論”。所以,“實相”是超出戲論、消滅戲論,得出對現象實在的認識。三是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三是偈,是對“中觀”所下的定義。認為真正的緣起法,是既要看到無自性(空),又要看到假名(有),假名與空相互聯系,即所謂“中觀”。 吉藏認為,龍樹和提婆“三論”的中心思想,就是中道實相,其中又以《中論》最為重要。所謂“中道實相”,乃是指宇宙的最高真理,最為真實的存在。吉藏認為,“中道”和“實相”雖然是兩個概念,但是本質無所區別,所以說“二是假名,不二為中道,中道即是實相。”但是,因作為最高真實的中道實相是無法予以正面界定,所以只能以否定的方式描述它的三個方面的特點。 (1)中道實相不可言說、不可認識,非名言戲論所及,是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中道實相意味著,最高真實必須在破斥各種邪說中彰顯,即所謂“破邪顯正”。 (3)中道實相可以視作涅槃境界,這種境界的基本特徵是由“畢竟空”體現的“無所得”。 吉藏的三論學,以《中論》“八不”思想為核心展開,力圖將中觀學派的理論原則和思想方法作全面、正確的把握,並以此批評南北後期各家學派的理論偏見。吉藏認為,“八不”之中的“不生不滅”是最為關鍵,它通過對“生滅”之見的批評和破除,直接關系到對“斷常、一異、來出”等見的破除。“不生不滅”是“八不”之本,同時又因“不滅”由“不生”而出,所以不生,又是破邪顯正的根本。 三論宗以證得中道為標准,建立“中觀”法門,而入手處是對“八不”的體會。這是要從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的八方面去體會緣起的意義,從而認清諸緣起法的實際,在離染趣淨的過程裏能夠正確地運用它們,以達到究竟。“八不”的看法可以有種種安排,扼要地說,不外是五句、三式,也就是聯系著二諦、中道來作區別。所謂五句:以實生實滅看為單純的俗諦(一句),以不生不滅看為單純的真諦(二句),以假設的生滅看為俗諦中道(三句),以假設的不生不滅看為真諦中道(四句),最後超過了這些,由非生滅非不生滅兩方面結合了二諦來看為二諦合明中道(五句)。這裡面的三句中道還可以詳細些說,生滅都是因緣假名,所以說生,生而不起,說滅,滅而不失,這樣理會不生不滅,即是俗諦中道。和俗諦的假名生滅相待而有真諦的不生不滅,假名生滅既非生滅,所待的真諦假不生滅也非不生滅,這是真諦中道。有為俗諦假說生滅,空性真諦不生不滅,兩者不相離,生滅而不生滅,不生滅而生滅,這樣構成非生滅非不生滅,即是二諦合明中道。如此的解釋,是和成實論師執有實理來說三種中道是判然兩途的。至於所謂三式:若果先著重有實法,空去實有而成假,這是第一式。若然假亦是空,這是第二式。不待空空而即假成空,這是第三式。最後所說即假成空,即是僧肇《不真空論》所說“立處皆真”,這原本是關河正傳(指羅什在關中提倡的正義),也是三論宗的中觀法門的究竟處。 三論宗用來思辨和批判一切的,是“破而不立”的方法,他們不留一點執著為他人所破。這樣歸於無所得的方法乃是淵源於印度中觀的理論。龍樹《中論‧觀五陰品》第四品末尾有兩個頌說:“若人有問者,離空而欲答,是則不成答,俱同於彼疑。若人有難問,離空說其過,是不成難問,俱同於彼疑。”頌文的大意是,在以空無自性為根據的這一大前提下,盡管立論爭辯時所舉不能概括淨盡,但意之所至,是無所不包的,再不會有例外來作為反對的論證。又如《入大乘論》卷一說:“真實觀一法,諸法不二相,諦了是空已,則見一切空。”這是依據空性解說一切的樞紐。三論宗的破而不立,正符合這層意思。或者有人疑惑,假使破了他宗而自無所立,豈不是落空了嗎?這也不然。因為破邪即是顯正,邪執若盡,當然正義會完全顯露。所以三論宗雖不主張破外有立,但於邪正的區別却極嚴格。這裡所謂邪執,以外學、小乘到大乘,凡到了最後主張有少分所得的,一概歸在其中。就中國一方面而言,外學最重要的是道家(這對佛家而說為重要),小乘是當時的毗曇、成實,大乘即地論、攝論、地持諸師。依著吉藏的《三論玄義》所說,一切有所得的議論大都以本體論方面立說。如道家之說“太虛”為萬有本源,意思是以無為本,有生於無,此即“本無論”。至於大乘地論攝論諸師說有“真心”、“藏識”,亦復同於實體。由三論家看來,這些議論分別都屬假名,其實無所得。再講“正義”,有人法兩部分。依人而說正,是出自龍樹所說,龍樹創興大乘是最契合佛意的。依法而說正,內外俱冥(內外議論概不滯著),大小同寂(大小乘說也無偏執),這才能符合正理,發起正觀,滅除戲論斷却苦輪,而達到佛家理想的境地。如此立說,當然是極端發揮般若無所得的義理。 參考資料:呂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