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派的「三自牲」

瑜伽行派的「三自性」學說底是回應早期<<般若經>> 的「一切法空」。
「三自性」是「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 這三種自性意味三個漸進的認知層次, 與及三個相對應的真實程度, 亦代如何正確理空與不空; 亦即是「中道」。
「遍計所執性」是完全不真實、 不存在、空。 比喻為錯誤地把「繩」認知為「蛇」一樣。
這認知依據「依他起性」是眾緣和合所生起世間現象,不是绝對存在, 並非完全不存在, 故不空, 而是相對的存在。
當「 遍計所執性」完全地被除遣, 究竟真實將完全地圓滿, 為「圓成實性」; 只以「無分別智」認知, 是究竟真實, 是真實存在故必定不空。
瑜伽行派是以分別角度理解一切諸法, 故「非有非無」的「不二」是真正的「中道」。

KokKiong Chan's picture

中观的自性

自性有三义:
1。自有,就是自体真实是这样的,这违反了因缘和合生的正见。
2。独一,不见相互的依存性,以为是个体的,对立的。
3。常住,不见前后的演变,以为是常的,否则是断的。

自性與無性

佛陀既說三自性,又說諸法皆無自性,「依徧計所執相」建立「相無自性性」,「依依他起相」建立「生無自性性」,依「圓成實相」及「依他起相」,建立「勝義無自性性」;解深密經中,佛陀說:「當知我依三種無自性,密義說言一切諸法無性,所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唯識三十頌:「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無性。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性,此諸法性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三無性是指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三無性是以三自性為基礎而假立的。

徧計所執自性:相無自性性
依他起自性:生無自性性 / 勝義無自性性
圓成實自性:勝義無自性性

以下資料來自演培法師的《 以唯識的思想明諸法無自性義》:

詳說假立的原因,佛說相無自性性,是依徧計所執性說的,徧計所執性本是隨著世俗的普遍程度而假借的言語,實際上是沒有自性可得,如解深密經說:「此由假名安之為相,非由自性安立為相」;因為由假名安立為相,不是自性安立為相,而定義為相無自性性。

佛說生無自性性,是依依他起性說的,凡依他緣而起的諸法,都是假藉眾緣和合的力量而產生的,不是無因由而自然生成或有特別因由而生成的,如解深密經說:「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而依他之所以叫做生,是因為依仗其他因緣力而有,所以說為生,而依他起為何說是無自性,是因為非自然有,所以定為生無自性性。

佛說勝義無自性性,是依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各有一分而說的;上文所說,依他起性既無自然生性,因此稱生無自性性,也無勝義的自性,所以亦稱為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是因緣所生的一種無常敗壞之法,而不是真實勝義的境界;因為緣依他起法修行是不能渡盡所有障礙的,所以並不是清淨真智所緣,故也稱依他起性為勝義無自性性。

在徧計所執性上不立勝義無自性性,而在依他起性上立勝義無自性性的原因,是要破除是否能在依他起性上緣徧計執空這種不正確的想法。徧計執空是清淨智所緣,能除掉一切障礙,但被誤以為在依他起性能緣徧計執空,實際上清淨所緣是依他起上的徧計執空,而不是依他起性,所以只在依他起性上立勝義無自性性。

圓成實是一切諸法的自性,為何也是勝義無自性性?與依他起性立勝義無自性性不同,解深密經說:「若是諸法法無我性,說名諸法無自性性,即是勝義。言勝義者,謂一切法無自性性之所顯故」顯揚聖教論說:「謂圓成實勝義無性,由此自性體是勝義,又是諸法無性性故」,即圓成實以無法無我而命名為無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