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發展過程 - 大乘佛教

佛教在印度發展過程, 大致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 :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 密乘佛教和今日的印度佛教。

想簡說其中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始於約公元一世紀。 大乘義理流行可從三方面看 : 1. 比較保守部派著重學術研完, 僧團僵化和遠離民眾 2. 佛陀追思、 像像崇拜、 佛陀本生菩薩故事流行; 菩薩精神和三身佛說出現 3. 佛塔崇拜、 熱心護持。

及大乘經典出現, 如般若經系, <<法華經>> 等, 逐慚形成二大派別, 另一大思想。
中觀派約二世紀始成, 龍樹始創。 依據原始佛教缘起法和般若經, 發揮出 「八不中道」和 「無自性」大乘空義。
瑜伽行派興於四至五世紀, 無著世親理論奠基。 依據 <<解深密經>>、 <<瑜伽師地論>>、 <<唯識二十頌>>、 <<唯識三十頌>>、 <<成唯識論>> 等, 有「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說法。
如乘藏思想興於三世紀、 盛於四、 五世紀。 如來藏主張眾生佛性, 皆可成佛。 佛性雖為無明煩惱所覆, 但不染本自具足清淨不變本性。 經典有 <<大般涅槃經>>、 <<大乘密嚴經>>、 <<大乘起信論>>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