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 中国佛教中,飞天作为一种护法的形象出现,是天龙八部之一。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从佛教的角度来看,飞天是接受佛法和护持佛法的善神,他们出现在佛说法的各种法会之中,为庄严道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敦煌飞天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的结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飞天没有翅膀却能飞翔。用飘带。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1. 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
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
(i)北凉时期:
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
(ii)北魏 时期:
飞天形象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
2. 创新时期:
西魏到隋代
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
隋代-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
3. 鼎盛时期:
从初唐到晚唐
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
4. 衰落时期:
从五代至元代
继承唐代余绪,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元代时蒙古族统治敦煌地区,在莫高窟和榆林窟营建重修的洞窟都很少。元代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汉密。藏传密宗艺术中无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