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的顺生门与还灭门

十二因缘法有二种观:一是生死顺生门。二是涅槃还灭门。

何谓生死顺生门?就是六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相状,佛陀把生死相状分为十二支分位,如是循环无尽,犹如水之流动不息,车轮旋转不停,故称生死顺生门。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根据在《增一阿含经》中记载:佛陀思惟十二因缘的真理而开悟证果,因悲悯众生“不解十二缘法,流转生死,无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识行本,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永在五恼之中,求出甚难”,故以方便,宣说此甚深难解之法,令众生共趋于正觉解脱。因此,“十二因缘”法不仅让我们了解生命流转的实相,更重要的是我们如果能藉此正视生命的缺陷,并且更进一步思惟观察,就能使我们永除诸闇,离苦得乐。

然而,我们应该如何观照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生命是如何随著十二因缘的程序流转的呢?这是因为一念“无明”起,由无明而生起意志,所以有“行”之造作;因为造业而入胎,故有入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们希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死。

如此顺观十二因缘,像这样缘起的转递,形成一期又一期的生命流转。然而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不是直线式,而是一个轮转。因此,十二因缘说是圆的。就如时钟,从零点走到十二点,在钟面上很难看出它的起点和终点;像这种环形的时空观、人生观,就叫做“无始无终”。生命也是如此,在过去是无始,对未来是无终。这样的循环作用,称为十二因缘的顺生门。

何谓涅槃还灭门?就是修行者欲解脱生死,以此十二因缘法勤修,最后就能灭除烦恼生死,还归涅槃真性,故称为涅槃还灭门。十二因缘是生命现象的总结,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可是如何跳出生死的轮回呢?在《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中,佛陀说此法时,采用了逆观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逆观十二因缘,就是把十二因缘从后往前推,从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所以才会有老死;生又从什么地方而起呢?是一切善恶行为的“有”业的结果;行为的有业是因执“取”而生出,就如取薪燃烧而产生火;这个取又从何处来呢?就是因为“爱”而生;爱又从那里来呢?是由「受」而生,如同感到苦痛就需要安乐,感到饥饿就需要饮食,有了希求就会生出爱来;受是爱的原因,这个受是从那里产生的呢?受是从“触”而生,感受到苦,享受到乐,是因为有触才知道的;触从那里发生呢?是从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产生;这六入从那里来?是从“名色”而来,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茎叶,茎叶是由芽逐渐长成;名色则根源于“识”,识与名色是互为关系的,在这之前有个“行”,行的根结是什么?就是“无明”,也就是生死的根本,只有泯灭生死根源的无明,才能使生命脱离三世的轮回,得到解脱之道。

因此,无明烦恼是生死的根本,譬如擒贼须先擒王,又如伐树先斩树根;一旦无明灭除,则行随著灭除,而行一灭则识亦随灭,乃至不去投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涅槃还灭门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