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中阿赖耶识的异名

在《解深密经》中对于阿赖耶识佛施设了四个异名:
1、一切种子心识:“广慧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
《成唯识论》卷二曰:“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
《摄大乘论释》卷二曰:“谓有能生杂染品法,功能差别相应道理,由与生彼功能相应,故名一切种子识。”
可见在经与论中对“种子心识”的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将对“色根及所依”的执受,和“名言习气”的执受都称为“种子识”的功能,而到论时则偏向于对“种子”的执受。
2、阿陀那识:“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
阿陀那识,译为执持识,表明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执持,对有情色身随逐并执持令不失不坏。所以在经中也有进一步说明“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依止阿陀那识令有六识,阿陀那识是六识生起的根本所依之处。也就是说六识之所以能如此无间断的生起作用就是因为有阿陀那识的执持故。
3、阿赖耶识:“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对于阿赖耶识的功能,圆测大师在《解深密经疏》中有说:“今依此经。不同诸论。谓由此识。于有根身。能摄受彼。为所依止。于彼藏隐与所依身。同安危故。此即现识藏所依中。故名为藏。于所藏中。一分之义。故深密云。于彼身中住者故。一体相应故。住者即此摄受藏隐。一体相应。同安危义。”他认为此经所说的藏不同诸论,他认为“谓由此识于有根身,能摄受彼为所依止,于彼藏隐,与所依身同安危故。”意即这里的阿赖耶识只是一方面摄持根身以为所依,另一方面被所摄持的根身所隐藏,而与根身同安危,若根身变化则阿赖耶识亦随之变化,若根身失坏则阿赖耶识失去所依,亦即离开。
4、心:“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心有积集、滋长种子的功能。积集的种子有赖于心来保存,心的存在也是由于种子的积集,若无种子则不名心,心具有种集色等五尘,令其滋长的作用,因有心故所见的六尘现象都能熏习成种,积于藏识中,缘俱就产生现行,故说一切现行都是由心积集滋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