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陀出世、成道、弘法、入灭,再到佛灭度后佛弟子四次结集经典及部派佛教的分裂,最后佛法弘传于世界各地,可谓浩瀚无边。
佛在世时就有与九十五种外道辩论的情形,佛灭度后依然存在内外道之间的辩论。就佛教内部的四次经典结集,也都是由于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引起,部派佛教的分裂更是斗争坚固。比如“大天无事”,阿育王时提出的争议,在佛灭两百年后,又因此五事而再发争议,乃至于如今同样有着不同的争议。再如,部派佛教特别是有部的学者,站在自以为是正统的根本佛教的立场,对新兴的大乘佛教,起而还击, 唱出“大乘非佛说、大乘是魔说”的口号。无着的《大乘庄严经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又竭力为“大乘是佛说”而辩护。若从实际上说,双方都有理由,所站角度不同而已,因为无论大小乘都源于原始佛教而开出。
以此类推,对一个问题的研讨判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争议也随之此起彼伏,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就会不断出现对经典的注疏、诠释。但万变中有一不变,那就是所有延伸、发展的注疏、诠释都要符合“三法印”或“一实相印”的印可,如果得不到印可那就是非佛典。
学习《印度佛教史》,看到了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后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的过程,从雏形、成长、到成形。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接引众生的法门八万四千,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写照。因为佛教的出现其根源就是应众生的根机而出现于世,而非单纯的文化知识。
在此也非常感恩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僧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