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以缘起为先,大乘佛法以空性、真如等为量。龙树面对佛教界的相互抗拒,于是探求佛法的真义,以佛法的中道缘起,贯通大乘空义,写出最着名的一偈,如《中论》捲四说: 第二句,依梵本是“我等说是空性”。缘起与空性的统一,可见当时的经文及大乘行者,已有这种见解,龙树不过是论述得更精密更完成而已。缘起与空性,不是对立的,缘起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缘起。从依缘而起说,名为缘起;从现起而本性空说,名为空性。 出发于缘起或空性的经典,所说各有所重,而实际是同一的;说得不同,只是应机的方便。龙树是大乘行者,所以依空性成立一切,如《中论》说: 《回诤论》说:「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空,是成立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法则。大乘经说空性,大都是:「空中无色,……无智亦无得」。一切无所得,一切不可安立,一切法空而随顺世俗说有,不免引起误解:真实义并没有善恶因果,说善恶因果,只是化导愚人的方便。说空而有轻视或破坏世俗事的倾向,问题就在这里。 所以龙树重空性,而说缘起与空性,不但不是对立,而且是相成的。 《般若经》广说空,重在胜义,但空也有虚妄不实的意义,龙树着重这点,专依无自性明空性。 为什么一切法空?因为一切法是没有自性的。 为什么无自性?因为是缘起有的。 《中论》贯彻了有自性就不是缘起,缘起就没有自性的原则,如说:「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众缘中有(自)性,是事则不然」。这样,缘起是无自性的,无自性所以是空的;空无自性,所以从缘起,明确的说明了缘起与空性的统一, 如《回诤论》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偈中所说的「亦为是假名」,「论」意是:空性也是假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