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的地位与重要

禅观的地位与重要

   佛陀的一代时教,禅法相当多,每部经典都有不同的禅法,有深有浅、有难有易,有中观、唯识、天台、净土、禅宗、华严等各种不同的宗派,这当中就有契机的问题存在。撇开契机的问题,佛陀所流传下来的经典或菩萨祖师的论典,无论大小乘思想,若仔细去了解每部经典的旨趣,就会清楚的发现,每部经论的架构都分明指出佛法的真义——即是引导趣向解脱、菩提;无论其架构是(1)境行果;(2)因缘果;(3)信解行证;(4)戒定慧三学;(5)苦集灭道四谛;(6)五重玄义;(7)十门缘起等等,在在都指出经典之旨趣在于令人会旨归宗而实践禅观,这是非常分明之事!而非斤斤于宗派之你我、历史之细末、版本之差异等等。在禅典上甚且指出行善亦是禅障,虽然此语是就根性好乐而论,但我们不可忽视其背后代表了整体佛法的根本意趣。

   而禅观为何是佛法的根本旨趣且作为僧伽教育的重心呢?禅观的本质,在于“智慧”,当然智慧又必须以“定”为引发,所以说“定缚慧杀”,即谓用定把烦恼系缚起来,而用智慧把烦恼断除,依此才能够得到解脱。修行的目的、学习佛法的根本旨趣在于了脱生死轮回,而佛法的尊贵也在于能够让我们解脱生死。如果出家人没有把解脱生死作为根本第一职志,迷失此修行方向,后果实在是很难设想的,因为:

   第一、经典以解脱菩提为归趣,故一旦迷失此解脱菩提之方向,则对佛经的理解就会模糊,所讲出来的话就没有意义。

   第二、离开了禅观的修习,面对心性中浅深不同的烦恼,则难以降伏。

   第三、无法导引广大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因为僧众自己不了解,也没有真正去走过。

   如此以还,会使整个僧伽生命的重心迷失,连带整个僧团的重心也迷失掉,甚至教团僧俗大众亦不知道到底要走向何处?如此佛教生命力就会衰微。因此,如果青年僧伽没有认识到解脱生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根本性,则僧青年将没有未来、没有真正生命的安顿处。这一问题会像推骨牌一样,使整个佛教生命力自然产生退化、衰微,甚至凋零。

   所以,确立解脱生死之信念,是出家本怀第一重要之事,如果僧伽没有这样的认知,那么这个僧伽的生命和目标就是模糊的;唯有确立正确的信念后,僧团才能够健全,一切才会有着落、有根源,才会有活水源头,才能够开展出佛法的种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