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上座部的三世两重因果,是指前世因、今世果,和今世因、后世果,将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生灭不息的相续相加以说明,把因果律贯通于三世,但在前因、后果的联接中却有一个重要因素,即缘。由于有这个“缘”,也就是外界条件的变化,使得事物发展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不定,没有定数,不是绝对因果论,而是客观的缘起论。对于缘起论最好的、具体的诠释就是“十二缘起”,十二支缘起就是以十二个构成条件为缘成就之后的果,如无明为缘生行,行为缘生识,识为缘生名色……生为缘产生老死。这种缘起论的建立对于欲出离轮回,求证涅槃者来说有重大意义。表现在如下几点:
1、揭示人无我之理佛陀通过十二缘起彰显了人生的无我性,十二因缘的目的在于否定有永恒自我的存在,否定对于苦乐的执着。佛陀说十二缘起的道理,主要就是显示有情的流转生死,并没有主宰、自在、固实的我体和外道所计的作者、受者;唯是烦恼、业行、苦果的相依循环的因缘而已。揭示了众生之本质——因缘性空。它将念念不住的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阶段,并认为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都依这十二缘起的因果律,生生死死,轮回无穷。因此,一切众生实际上只是整个流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真实的存在。一切众生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本身并无自性、自体,都是一种暂时的假相。
2、体悟诸法无常十二缘起说系统地阐明了人生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其中没有任何不变的事,也没有任何愉快的事,说明了人生是一个无限痛苦的过程。众生生死的由来,佛陀说为“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有情众生由于“无明”而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入”成形,借着六入接“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望,进而有了执“取”的行动,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生”,也就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因此,人生无常,“无常者则是苦’,一切皆苦。众生在获得解脱前,都依此十二缘起的因果律而受生受死,都只在这永恒的流动中存在,犹如水流,处于迁流不止、瞬息即变、无始无终的过程之中。
3、证得涅槃解脱缘起论旨在破除众生的贪执(常见、我见)而断灭其惑业以使其获得涅槃解脱。佛陀以缘起法则如实观察人生而提出十二缘起说,将人生视为十二个环节的因缘流转,以此显示有情众生流转生死中并没有主宰、自在、永恒的我,只是烦恼、业行、苦果的相依循环的因缘而已,诠显了人无我、人我空,为的就是使众生认识到人生实相而破除无明贪爱进而超脱生死轮回之苦、获得涅槃解脱之乐。生命的轮回流转遵循着缘起法。同样,灭除生死,跳出轮回,成就涅槃佛果,也须遵循缘起法,只是循因而灭而已。十二缘起说中的流转门说明了人生苦恼产生的原因,还灭门则向众生指出只要断灭十二缘起中的一支(重点是断灭无明),就可以获得涅槃解脱。因而如实观十二缘起就是众生修行实践的过程,是由体认人生现象的空性,根除我执,最后达到完全清净境界的过程。
可见,佛陀的十二缘起说是以涅槃解脱为旨归。由以上三点可以得知,十二缘起理论对于求证涅槃、出离生死轮回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