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

三教的概念 • “三教” , 指的是儒、 释 (佛) 、 道三家。
• 注重“道德教化”之教。
• 三教概念的出 现 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 是在魏晋南北朝 时 率先由 佛教表 现 出来的, 三国之前人 们 的 论 著中是没有“三教”一 词 的。 《广弘明集》 卷一 载 有《吴主 孙权论 述佛道三宗》一文, 同 时 提 及儒 释 道三家。 以及“南北朝的《理惑 论 》 , 论 儒 释 道思想之一 致; 这 些可以 说 是三教一致的最初意 见 ” 。 以后“ 暨 梁武之世, 三教 连 衡” , 三教一 词 出 现 在文献上的 频 率也越来越高了。在两 晋南北朝 时 期, 佛教和道教作 为强 大的社会存在已 经 无可置疑。

时人于儒佛、 儒道、 佛道之间 的互补共通之处 ,分 别 有很多的建 议 论 述, 尤其是“南朝人士偏于 谈 理, 故常 见 三教 调 和之 说 ” 。 如 孙 绰 在《 喻 道 论 》 中云: “周孔救极弊, 佛教明其本耳, 共 为 首尾, 其致不殊” 。 明僧 绍则认为 “佛开三世, 故 圆应 无 穷 ; 老止生形, 则 教极 浇 淳” , 所以“周孔老庄 诚 帝王之 师 ” 而 “ 释 迦 发穷 源之真 唱, 以明神道主所通” 。 王治心先生就 张 融、 顾欢 等人“道同器殊 ” 思想 阐 述道: “在形而上方面的道, 本来是一;惟在形而下的器 方面, 方有 释 教道教之分。 …… 这 些都是六朝三教同源的意 见 , 这 种意 见 , 影响于后世亦非常之大” 。 这 种情况的 产 生, 是由于三教 所依附的社会基 础 和所 发挥 的社会作用是相同或一致的”。在 这样 的基 础 上, 就出 现 了 “三教” 的概念。

• 以 " 三教 " 统 称儒 释 道 , 始于北周 时 期 , 约 公元 6 世 纪 中后 , 中国文化逐 渐 形成儒 释 道三足 鼎立之 势 。 经过 隋唐 时 期的三教 讲论 与融通 , 三教合流在北宋已 经 大致成型 , 明代以 后 则 成社会主流思想。儒家的主要功能当然是“治世” , 它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意 识 形 态 , 确立了中国 传统 社会的礼 仪规 范与典章制度。 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 , 长 生不老的神仙生活 , 中国人素来心向往之。 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 , 在消除 烦恼 的心性修养方面 ,有着明 显 的 优势 。 有关心性修养的丰厚思想 资 源 , 特 别 是禅宗 的 “明心 见 性” 、 华严 宗的“理事无碍” 、 天台宗的“止 观 双修” 等 , 成了宋代儒 学 发 展的重要源 头 。 佛道两教 , 因此配合 实 践儒家的 伦 理 规 范。 尤其是佛教 , 在民 间 社会 还 承担了 许 多慈善救 济 的 实际 功能。 唐高祖李渊下 诏 , 称“三教 虽 异 , 善 归 一揆 ” 。 宋孝宗写《原道 论 》 , 提倡 “以佛修心 , 以老治身 , 以儒治世。 ” 明太祖朱元璋 在《三教 论 》 里 说 : “ 于斯三教 , 除仲尼之道祖 尧 舜 , 率三王 , 删 《 诗 》 制典 , 万世永 赖 ; 其佛仙之幽灵 , 暗助王 纲 , 益世无 穷 , 唯常是吉。 …… 三教之立 , 虽 持身荣 俭 之不同 , 其所 济给 之理一。 然于斯世之愚人 , 于斯三教 , 有不可缺者。 ”

• 三教概念的 发 展, 可以分几个 阶 段, • 魏晋南北朝梁武帝第一个 阶 段, 虽 然有三教的 连 称, 不 过 彼此是 独立的, 当然相互 间 都有影响, 儒、 佛、 道三者之所以相提并 论 , 则 是偏重于它 们 社会功能的互 补 。 • 唐宋第二个 阶 段, 是一个 过 渡的 阶 段, 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 识 上 的流通融合, 逐步 变 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但就其主流而言, 依然各 树 一 帜 。 • 元明清第三个 阶 段。 才出 现 真正宗教形 态 上的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