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经-佛説明具有神通并不等于獲得佛法

《長尼迦耶•堅固經》③講述佛陀住在那爤陀的波婆利迦林中的時候,一個名叫堅固
的青年居士,再三請求佛陀讓眾比丘顰示神通,以增進那爤陀居民對佛陀的信仰。于是,
佛陀向他解釋説,如果讓比丘顰示神變通,信徒目睹后會告訴非信徒,而非信徒聽后,會
説那不過是“犍陀羅咒術”(gandhari vijja);如果讓比丘顰示他心通,信徒目睹后會告訴
非信徒,而非信徒聽后會説那不過是“摩尼珠咒術”(manika vijja)。因此,佛陀説:“堅固
啊!正因為我看到施展神變通(或他心通)的缺陷,我對此感到憂慮、厭煩和羞耻。”顰然,
佛陀不愿意將自己的學説混同于咒術。
  在這部經中,佛陀邃對堅固説,有個比丘想要尋求“地、水、火、風四大由何而滅”的
答案。他施展神通,升天逐一詢問四大天王、帝釋天、焰摩天、兜率天直至大梵天,誰都
回答不出。最后,這個比丘回到佛陀那里,佛陀為他説法,給了他答案:“識滅四大滅”。這
説明具有神通并不等于獲得佛法。
  《雜尼迦耶•蘇希摩經》.(Ⅱ.12.70)也説明神通并非解脱的必備條件。游方僧
蘇希摩加入比丘僧團后,發現那些獲得阿羅漢果位的比丘并不具有神通。那些比丘回答他
説:“我們是依靠智慧(panna,般若)獲得解脱的。”于是,蘇希摩詢問佛陀,佛陀向他證
實那些比丘説的是實話。
  在《中尼迦耶•積吒山邑經》①中,佛陀將比丘分成七种:俱解脱、懸解脱、身證、見
到、信解脱、法行和信行。前兩种達到阿羅漢果位(“不行無放逸”),后五种尚未達到阿
羅漢果位,邃要繼續修行(“行無放逸”)。而同様獲得阿羅漢果位,俱解脱和慧解脱的區
别在于有無神通。俱解脱者(ubhatabhaga imuuo)“親身接触超越‘色’而‘無色’的寂靜解脱
(僧伽提婆譯為“八解脱身触成就游”),以智慧看見諸漏已盡”。慧解脱者(panna-vimutt
o)則“没有親身接触超越‘色’而‘無色’的寂靜解脱(僧伽提婆譯為“八解脱身不触成就游”),
以智慧石見諸漏已盡”。
  佛陀邃在《雜尼迦耶•文吉薩經》(Ⅰ.8.7)中提到他的五百阿羅漢弟子中,“六十
位具有三明,六十位具有六神通,六十位是俱解脱者,其餘都是慧解脱者。”所謂“三明”
(tevijja),即宿命通、天眼通和漏盡通。也就是説,五百弟子中,一百八十位具有神通,
三百二十位不具有神通。而佛陀説這五百弟子在身和言兩方面,都是無可指責的。
  顰然,神通含有超自然的體能,佛陀并不要求弟子個個具備。這正如現代發現的人體
特异功能是稀有現象而非普遍現象。然而,在印度佛教中,對于神通邃是十分推崇的。這
在印度古代宗教文化背景下,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强大的婆羅門教神話傳統,佛教适當
宣揚神通,也是順應當時民眾的思維和信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