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期六師外道之主要思想

由於《奧義書》帶出自由的思潮,印度產生了新興教派,佛教是其中之一。當時有名氣與影響力的思想家有七位,世尊是其中之一。其他六位,在佛教中,習慣上稱之為「六師外道」。
一、富蘭迦葉:他是個道德否定論者,主張為惡無惡報,為善亦無福報。
二、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他主張人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所組成的,命終之後,必然是「地大還歸地,水還歸
水,火還歸火、風還歸風」。佛陀稱這種講法為「斷滅論」。這種斷滅論,否定了物質以外的精神力量,印度人
稱此為「順世派」。儘管如此,他們的行為表現,卻又是律己甚嚴,苦行度日。
三、迦羅拘陀迦栴延:他主張「無因無緣眾生染著,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眾生是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概定」的命
運,一切「定在數中」。另外他也是一位唯物論者,認為一切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苦、樂、命我
﹝壽﹞等七種要素所組成的。這七種元素永恆存在,不會被傷害。既沒有造業,也就不會受業報,所以沒有有德
者,自然也不必講求修行。在這樣的觀點下,發展出另一種型態的道德與善惡業報的否定論。
四、散若夷毗羅梨沸:他是對有、無、有無、非有非無」拒絶判斷的不可知論者他認為以主觀的見解,作相互的批評,
是徒勞無益的。真理、是非、善惡是難以判斷的,所以,應該捨棄這樣的探求,老實嚴謹地修習禪定,才是明智
之舉。所以也被稱為「詭辯論者」者、「不死矯亂論」者或「捕鰻論」者。
五、末伽梨瞿舍利:他主張人之善、惡;苦、樂,一切皆悉命定,既定的苦樂,於輪迴中不增不減,一直要等輪迴的時
間盡了,才能自然得解脫。佛教稱此派是「邪命外道」。
六、尼乾子:他與佛陀同一時代,同一地區活動。在六師外道中,教義與佛教最接近,勢力最龐大,流傳最久遠。

佛陀时期六师外道之主要思想。

六师都是沙门,过着出家的乞食生活。六师的宗教生活是修定主义,苦行或是任性的随缘,以求人生苦迫(现生或来生)的解脱。

一、不兰迦叶(Pūraṇa-kāśyapa)之说
“无作用论” :认为不论人造了善业或恶业,都不会召感未来的任何善、恶果报。

二、末伽梨瞿舍利(Maskarī-gośālī putra)之说
“无因论” :他否定因、缘、果报,也就是否定有轮回的因果和解脱的因果之说。

三、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keśakambala)之说
“虚无论”:认为“人死如灯灭” ,否定三世轮回,否定因果业报,否定灵魂说,以欲乐为目的,排斥伦理观念。

以上三种外道的理论,共同点是“断灭论” :对业因和业果、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持否定态度。
“断灭论”包括三种“邪见”:1、无因论。2、无作用论。3、虚无论。

四、婆浮陀伽旃那(Kakuda-kātyāyana)之说
“灵魂不灭论”: 主张心物永不消灭。认为人是由七种元素[地、水、火、风、 乐、苦和命]构成,而这七种元素是恒常不变的。如果一个人用刀去杀人,也只是刀经过这七种元素而已,并没有所谓杀害者或被杀害者。

五、尼干陀若提子(Nirgrantha-jñātiputra)之说
耆那教的教主 (“大雄” Mahāvīra) ,承认有业因和果报,及修行能带来解脱。属于苦行外道,以极端的苦行及严守不杀生为特色。主张“消业论” :认为人过去所造的业报消尽了,才能解脱。

六、散若夷罗梨沸(Sañjaī-vairaṭīputra)之说
“怀疑论” :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 问他什么问题,都不直接回答,只给模棱两可的答案。